“太孫殿下,卑職這就去辦。”
唐縣令召集起三班衙役,寫好告示,分派人手四處張貼誦讀。
之所以要將告示上的內容讀出來,是因為這時代的農村人大多都不認字,若是沒人將告示內容講明白,這告示就等於白貼。
整個房山縣也沒有多大,兩天時間整個縣城都知道了太孫殿下要在房山縣招募親衛。而且給出了豐厚的報酬,這讓終日勞作也吃不上幾口飽飯的黔首百姓萌生了去試一試的想法。
可是太孫的兵待遇是好,條件也很苛刻。
所有應徵者必須是三代沒有作惡的良家子,必須要有鄉鄰作保,而且年齡還卡在了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
這兩個條件就淘汰了大半,剩餘條件合適的青壯除了少部分不願意當兵賣命的,大部分青壯都湧向房山縣城。
朱瞻基將徵兵點設在了縣城東門外,徵兵點立著一根五尺多高的木樁,前來應徵者矮於木樁者全部淘汰。
經過身高初選的青壯在錦衣衛的指揮下排列好隊伍,朱瞻基一聲令下,所有透過初選的青壯全部繞著房山縣的夯土城牆跑兩圈。在二刻鐘的時間內跑完(半個小時),完不成者繼續淘汰,這些老實聽話的農家子弟也不知道當個兵為啥要繞著城牆跑,卻沒有任何人敢於提出質疑。
房山縣城周長五里,典型的五里之城,兩圈下來就是十里地,在二刻鐘的時間跑完需要的不僅僅是速度,更重要的是耐力。
這需要很好的身體素質,以大明農村百姓的生活水平,身體素質好的真心不多。兩圈下來又淘汰掉一半的青壯,能夠在二刻鐘時間跑完兩圈的青壯經過清點只有五百多人。
朱瞻基知道這已經是整個房山縣的精華所在,大明與他夢中所見的那個時代差的太遠。
這樣的兩圈十里路,那個時代隨便一個青壯年都能在二刻鐘的時間完成。大明要走的路還很長啊!
朱瞻基審視著這些透過考核的新兵,大聲說道:“恭喜你們透過了本宮的新兵考核,接下來你們將和本宮一起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新兵訓練。
今天本宮準你們一天假,你們帶著安家銀子回家與家中親人告別。明天這個時辰來到這裡,只有準時來到這裡的人才能真正成為本宮的兵。都聽明白了沒有?”
“聽明白了!”青壯們參差不齊的回答。
“既然大家都聽明白了,都去唐縣令那裡登記造冊,所有人憑著戶帖領取安家費。”
一聽說馬上就要發給銀子了,青壯蜂擁而上擠到唐三任的書案前,都想第一個領到銀子。
這些農家子弟活這麼大,見過銀子的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黔首百姓接觸到的都是銅錢。
看著亂哄哄的人群,朱瞻基冷笑一聲命令道:“錦衣衛給本宮打,從現在開始就要給他們立好規矩。”
雖然只是一個小旗的錦衣衛,但是錦衣衛飛魚服繡春刀的裝扮就讓普通百姓不敢造次。
一頓棍棒下去所有人都老實了,青壯們才明白錢不是那麼好拿的。
終於整理好隊伍,五百多人排成五隊,逐個進行登記,確保每一個人的資訊都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