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他眼中溢位淚水,雙手也微微顫抖。
英王沉默,一邊輕拍板慄肩膀以示安慰,一邊將手中酒傾倒在地上。
大皇子原有些不屑,以為板栗作態,但聽了他後面的話,也不禁悚然動容,心中緊縮發憷。
“水淹孔雀城時,由於事先籌劃妥當,及時洩洪救人,傷亡還不算太重,且水退後依舊可以耕種;然這次火燒大雁山完全不同。火太無情了,就算事先預留了水路通道也沒用。況且元軍來自草原,大多不識水性,即便下水也是淹死。更有漫山遍野的生靈,無一逃出。大火整整燒了五天,最後,臣把鎮守飛虎關的軍隊也調了去,天又下大雪,方才撲滅了。大雁山如今一片焦土!”
大火的兇厲,沒有人比板栗更清楚了。
當初,張家才幾百畝的山林,都燒得那麼慘,而這一次,是一座山,幾萬畝的山啊!
其實火根本不是人撲滅的,也不知是老天看不過去呢,還是怎麼的,第四天頭上,凌霄山脈飄起了漫天大雪,才將火壓滅。
軍士們私下都傳言,這是玄武鎮火,玄武公的威望在軍中達到一個高點。
大皇子急忙安慰道:“父皇已經吩咐了慈安寺,要做一場法事,超度西北亡靈。玄武公也可聽普渡大師講經說法,安定心靈。普渡大師可是有名的得道高僧呢!”
英王點頭,輕聲道:“這只是其一。本王以為,我大靖此後國泰民安,玄武公的功德與殺戮應當相抵,便是西北少戰事,於兩國百姓也是有益的。”
板栗仰頭笑道:“如此,臣也能在家好好歇歇,靜修幾年了。”
這話聽得兩位皇子心頭一震,他們還不知玄武公交出兵權的事。還以為他只是暫時回京面聖呢。
“還有,微臣懇請二位殿下轉告皇上:此次平定西北,微臣萬萬不敢再受封賞。一將功成萬骨枯,若無這場大火,封賞當之無愧;然燒了這場大火,再受封對微臣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更將寢食難安了。”
兩位皇子聽了再震動:立了這樣大功,不封賞如何對天下人交代?這次封郡王是一定的了。
板栗觀二人神情,知他們想法,正色道:“將實情照實宣告就是了。就說是微臣自己要求的。這也合情理。這可不比戰場廝殺,殺死幾十幾百幾千人,這一燒就是十萬人。更有無數生靈,誰敢踩著這些亡魂封王?便是玄武也壓伏不住!”
十萬這個數字從他嘴裡蹦出來,大皇子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英王則正容道:“本王定會代小公爺向父皇轉達此意。”
他有些明白板慄的意思了。
大皇子心驚的同時,也十分意外,想不到玄武公竟然能抵得住封王的誘惑,大為欽佩,看他的目光便不同。
有這麼一種人,即便不能拉攏。也絕不可得罪。
接下來,兩位殿下又分頭慰問了諸位將士,方才回去向永平帝復旨。
翌日。玄武公於巳時初率軍進城,至長安大街皇城門樓下獻俘。沿途仍舊是人潮洶湧、歡聲雷動,大典盛況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他的心情卻截然不同了。
一樣的萬眾矚目,一樣的滿眼榮光,他卻沒有兩年前的萬丈豪情和意氣風發;面對無數百姓崇拜仰望的目光,他心中默唸:“希望你們永遠不再受戰爭荼毒。”
自他棄文投軍以來,看的最多的書是除了兵法類的,就是《易經》和《道德經》了,為的是修身養性。便是他還年輕,還不能將世事勘破,人情覷透,對這些虛名榮耀也看得極淡了。
面對京都百姓,他因為他們高興而高興,卻絕不敢因為那十萬英靈而自豪誇耀。
此刻,他最想回家。
只有看著自己溫馨平和的家,再想到全京城無數小家,乃至於整個大靖無數百姓家庭,他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一個火燒大雁山的理由。
儘管這還不夠,但聊勝於無。
人可以騙人,不可以自欺。
他心中清楚,這場大火本來可以避免的,他本可以用其他方式擊敗元隊,而不是給予這樣的重創,但是,他卻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
於是,他心中便存了魔障!
只有想起百姓們的鄉野生活,那雞鳴犬吠的平淡、俗常,才會讓他覺得真實、安寧,所以他才急切想回鄉祭祖。
他已經決定了,要回清南村過年。
街道兩旁的百姓發現,玄武公面色平靜無波,甚至,靠得近的人還會發現他眼底有淡淡的憂傷。
老漢婆子們心疼地想,玄武公累壞了;少年們崇拜地想,玄武公曆練得更加深沉莫測了;少女們羞澀地想,玄武公好迷人!
板栗可不知看熱鬧人們的心思,他歸心似箭,所以對於皇城獻俘、慶功宴會等等都漫不經心,不過是應付罷了。只有皇上封賞的時候,他才被驚醒過來。
皇上依舊封他為玄武郡王,要不然,就是世襲玄武公,任他挑選。
永平帝有自己的考慮:以他這般年紀,其文治武功已經遠超先帝,斷不能讓人在德行上挑出瑕疵來,覺得他虧待功臣,所以堅決要封玄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