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東昇文化還真的是,雖然名聲在外,如今可以說已經算是震天響了。但殊不知哪些專案一水的全是韓升自己拍板,才定下來的大賣款,跟公司那邊其實沒有特別堅實的聯絡。
《沐浴之王》還是公司開的第一個,完全自主接下來投資的盤。
所以說句有點奇怪,但也算意料之中的話就是:
公司好幾個部門對《沐浴之王》的重視...
勝過《李煥英》。
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第一次,甚至《李煥英》的更為聲勢壯大——首先是公司第一次組劇組,第一次自己拍戲,還投資,最後發行全程跟進。
但人家有韓升拍板,沐浴之王沒有嘛。
所以韓升敲定行程說他要來的時候,那公司的人叫一個興奮。為啥呢?
《沐浴之王》這個劇組事情可太多了,本來東昇文化這邊是抱著“你這個專案都已經準備這麼多年了,自己又是拍短影片出身,那肯定沒有多大問題的吧”的心態來了。本來想著只是做個款爺,結果來了之後,就是一地雞毛。
先是協調實景拍攝的場地出現問題。
本來之前大家已經談好的價格和時間,臨時變卦,說是要漲價。
關鍵當時易曉星去談的時候,當時手裡也沒有錢,所以都是口頭上約定並沒有形成實際的合同。
好在公司花大價錢招人來幹嘛?
如果電影一帆風順,那可能真的就不需要他們了。現在出現了意外狀況也很正常,而招來的人就迅速發動人脈,找到了另外一家差不多的,迅速搞定開始佈置。
倒是開始答應的那家一看人家還真找到了,就又期期艾艾地過來說其實也不是非要漲價...
得,哪怕最開始的更合適,
劇組也不會在那拍了。
拍戲最怕就是不穩定因素,而且有這樣的黑歷史,坐地起價估計還會再發生。
然後是之前說的劇本。
之前說了,部分劇本存在和其他已經出現的作品有相似的部分——當然,如果只是大的框架相似,其實還算好了,畢竟電影也拍了這麼多年了,很難做到粗看完全就都是新意。
好的套路,肯定不止會被用一遍。
但是真的涉及到可能會引起爭議的,公司這邊是要求改的。
可問題就來了,導演,他不一定是百分百聽公司的,尤其是這個專案他已經準備了很久,可能腦子裡都已經想好每一步該怎麼拍了。
臨時要調整,就有問題:
“牽一髮而動全身啊,關鍵一兩場,甚至七八場也就算了,你這遠遠不止啊!”
導演怨念很深。
甚至破罐子破摔地表示,有什麼問題,最後也只是會找到我。這事是編劇和導演的責任嘛,投資公司那邊,無所謂的嘛。
這就真有點讓公司的人覺得都不滿:
那可不就不一定是無所謂了,即使是公司這邊覺得可以忽略,導演也覺得,那拍出來被人發現,最後形成的輿情要壓下去,可比現在改劇本要麻煩的很多。
畢竟現在也沒開拍,完全是有機會去挽救的,為什麼不做?
對此,韓升也很支援。
他其實希望電影不要從源頭就開始擺爛,也就是明明早就發現了問題,卻懷著僥倖心理不去做整改。那早晚翻車,並且介於這個行當的特殊性,一次翻車就可能賠死。
哦對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公司真的打算靠拍電影掙錢。
而不是股票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