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升簡直就是太好相處了。
並且,看得出他也不太受管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決定。
所以他便直接問道:“你要投資是不是因為想保護自己在組裡的權益,比如不被打壓之類的。”
吳京看著他的眼睛,認真道:“如果你是這類問題想要投資的話,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們劇組絕對沒有這種事情發生。”
韓升眨眨眼,好像很是認真地想了想,點頭道:“這樣嗎,那確實好。”頓了一下,又道:“不過我是因為看好這部戲,才想投資的。”
吳京一怔,好奇地看著他:
“為什麼?”
對方便解釋道:“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有很多我看好的因素。”
首先,第一部成功帶動第二部這種廢話就不用說太多了,是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然後,現在時機對了。
這幾年以來,國內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發展,讓人民的自信心也慢慢提高,不再什麼東西都覺得國外比較好了。
這樣的情況下,這一部電影環境上是合適的。
要是放在10年左右,一堆“德國下水道”“RB馬桶水”“美國18歲就不管”之類的,就會群起而攻之——不是說國外就怎麼了,國外也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學習,但是更重要的是也要有自信心。
那時候,好像網上就不能說國內好話。
最後呢,還是很簡單的。
這部電影有個比較大的爭議點,就是主要人物有點太厲害了,帶著些個人英雄主義的東西。對於這個,韓升覺得是:
“國外也有很多這種東西,我們也可以拍嘛。”
這話說完,就見吳京整個人動作都頓住了。
他其實只猜到韓升說的第一條,後面兩條都是他沒想到對方會說的,可又是他自己內心所想的。
這些,吳京沒有怎麼和外面說過。
能想到這個實屬不易。
更關鍵的是,對方也沒有藉著這個名頭各種高呼這啊那的,打著更義正言辭的旗號,而是從很實際的角度看的。
這樣看起來,這人靠譜。
“...你說得對,我們也可以拍嘛。”
這句話是自己內心想,還是別人嘴裡說出來,那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吳京是個不喜歡整虛的的人,韓升既然能說出這句話,那肯定都是一路人,加點投資也是完全惡可以和其他投資方開個會,商量商量的:
韓升那邊給出的條件是,
友情價150萬出演,但是要附帶500萬投資。
這個金額是韓升仔細思考過的,再多一點的話,一方面他可能自己拿不出——很快投資就要到賬,他沒多少時間湊錢;另一方面,其他股東可能不樂意他進來分太多。
這樣500萬相對於快兩億,也不是那麼扎眼。
“行,我覺得沒什麼大問題,那就這樣吧。”
吳京和呂亞斌都點頭,尤其是前者。
他很滿意。
雖然吳京甚至只是第一次見韓升,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想韓升來演這部戲。
他就是現在最合適的人選。
只是這個最合適的人選,到這會自己反倒提了個問題:“等下,導演。我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表演的部分...”
...
對方不試鏡就要散了,韓升只好自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