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起點連結:
成化天子這幾日因為地震的事情心煩意亂,看著吵吵鬧鬧七嘴八舌的奏疏更是煩透了。
此時有左右近侍進言道:“不妨召集大臣廷議,當面議論出結果便可一勞永逸。”
考慮過後,便准奏了。下發詔旨曰:正月十三日集閣臣、部院三品以上、詞臣從五品以上、掌科給事中、掌道監察御史於文華殿廷議,朕亦御臨。
朝臣見到詔旨,無不唏噓感慨,這是深宮宅男天子近十年來第三次在非朝會場合面見大臣罷?真不容易,若非出現天變還真逼不出天子。
轉眼到了正月十三日,數十群臣畢集文華殿外。天子升了寶座,群臣趨步上殿舞拜山呼。
天子有口吃毛病,懶得說話,便由太監覃昌代替天子長篇大論一番,然後請群臣暢所欲言。
早有人準備多時了,刑科都給事中王墨立刻出列奏道:“閣臣建官無宰相之名,而責任實有均衡之重,臣以為閣臣輔政中樞,顧問代言、調和鼎鼐,位實重焉!
今有朝廷之外地面官方應物妄作擅言、臧否人物、誹謗閣臣,致使中樞動盪、人心不定、廟堂不寧,於政事多有害處!豈請陛下順天應人,制裁妄言,以正綱紀!”
出現天變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釋天變,或者說最重要的是天變是被什麼所感應而出現?這位王大人提出的解釋就是,天變應在中樞,由於中樞動盪而出現。
王墨話音剛剛落下,便有人急不可耐的發言道:“王拾遺此言差矣!”
這個聲音很年輕清朗,還帶著浙西口音,殿中諸公順著聲音望去,卻見從班位後面閃出一人。再細看此人年近三十,許多人都感到有點眼熟卻又想不起是誰。
王墨倒是看出來了,此人應當是監察御史,畢竟給事中與御史合稱科道言官,大多數人多少都有點印象。
只是王墨也記不清此人到底是誰,但這就足夠了,便開口呵斥道:“今日只許十三道掌道御史上殿,汝因何在此?也敢放你上殿?”
王墨可以肯定,自己不一定認識所有御史,但十三道掌道御史確都認得。眼前此人既然不熟悉,那麼肯定不是掌道御史,那不該進來。王墨自持老資格,呵斥他幾句不過分。
掌院右都御史李裕出列,淡淡的看了王墨一眼,開口道:“此乃山西道御史項成賢,今日掌道馬御史因病不能出,委託項成賢代為上殿。莫非王拾遺覺得言路只能由你所定?”
御史老大出來背書,王墨只能無言。項成賢便繼續道:“敢問王拾遺,你所言不明,可是宛平縣方應物彈劾次輔劉公之事?”
王墨答道:“是又如何?”
項成賢又問道:“那麼在王拾遺看來,次輔劉公被小人讒言所傷,上疏辭官導致中樞不穩,故有天象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