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官 > 第三百七十章 半日翰林(下)

第三百七十章 半日翰林(下) (第1/2頁)

『百度大明官吧』

希望大家都能去起點多支援隨風輕去,多點選,多收藏,多投推薦票!

別忘了右上角大明官吧的簽到哦~

《大明官》起點連結:

李東陽比較會做人,見狀也大聲笑了幾下,環顧眾人道:“今日經義說得不少,諸君不口乾舌燥、頭昏昏乎?可各品香茗,詩詞怡情。”

又對方應物道:“近日與江南友人多有書信往來,彼等曾經論及你的詩詞,對你多有褒美之語,叫我頗感驚喜。”

我看你遣詞立意,多有精妙,時常令人耳目一新。可是你在京城也太藏拙了,若非有江南書信,我竟不知也。”

方應物心裡吐槽幾句,是他想藏拙麼?兩次到京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去忙亂,京城的風氣比江南也偏保守,哪有他這小字輩大出風頭、詩詞揚名的場合?

況且在京城辦了幾次集會,都是自己做主人,也不適合太高調。另外,自己在前年蘇州時寫詩詞最勤奮,但把蘇州幫後輩打得落花流水,那麼王餐這樣的蘇州人會替自己揚名麼?

不過李老師這也算是提挈後進的意思,方應物不能不領情,微微躬身道:“李老 前輩謬讚了,小子閒來無事胡亂吟誦幾首,入不得大雅之堂。”

李東陽撫須笑道:“如今已經是四月中暮春時節,眼看又是一年春過也,我等不能不解風情,辜負這詩家風景。方應物你近來可有什麼佳作,在此與諸君共賞?”

方應物大大小小也是個名人,父子兩魁元,一身三詔獄的成就估計要空前絕後了。人的名樹的影,眾人對他感興趣的很是不少,聽李東陽說到這裡,再次齊刷刷的看向方應物,不免存了幾分期待,真會有出色的應景之作?

想當年,在京城詩壇中,教條刻板臺閣風盛行,但自從吳寬、王餐等吳中才子相繼入館閣後,帶來了一股清新風氣,而眼前這方應物不知又是什麼樣的風流。

方應物輕輕咳嗽一聲,先說一聲“獻醜”然後便緩慢的吟道:“黃紙書名已異恩,玉堂觀藝復何論?持將宣室當前席,我有丹衷世世存。”

眾人一時無語,面面相覷過 等了半天,就等來這麼一首感恩詩?主題思想就是一句話:“感激天子讓俺當了翰林真不容易吖……”若要點評,怎麼點評?

還是李東陽頗感為難的開口問道:“這個 這是舊作?你能即景為詩否?你看這春光雖好,韶華易逝 ”

方應物一本正經的說:“今日入翰林,一路歷歷所見,多有感慨,便新得一首。”

接著他吟嘛道:“文帝弘謨遠,明王憋舉初。望應非曲學,功欲得真儒。給膳撼文思,休朝讀秘書。養成臺輔地,嗟爾意何如?”

眾人再次無語 這是一首充分表達了當翰林之後誠恐惶恐、感激涕零的律詩,在座人人都寫過,實在沒什麼花樣可言。

方應物這時候念這個到底想表明什麼?剛才大家說正經的,他在一旁打瞌睡;如今大家開始消閒,他又開始裝正經……這就是有性格麼?

至於王餐張天瑞這些人更是吐槽的不能,本來是憋著一口氣,存了幾分別苗頭的心思,但現在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堆裡。

方應物暗笑幾聲,這時候賣風騷玩文藝有什麼實際用處?趕緊抓住機會“雁過留痕”才是最正經的事。他今天到翰林院的最大目的,不就是盡最大可能留自己的印記麼。

他這兩首主題可不是大家以為的“感恩”而是表現出“我真的當翰林了”的意思,強化一下自己這翰林資歷的痕跡。連個謝恩詩都沒寫過,能算當過翰林麼?

等這兩首詩編進翰苑詩文輯錄裡,就是自己擁有翰林資歷的鐵證。幾十年後,若有人敢質疑他的翰林資歷,那就把這兩首翻出來,足以證明一切!

只是這李老師的臉色有點難看 方應物忽然也覺得挺對不起李老師的。他剛才提挈、抬舉自己,自己卻打著小算盤不爭氣,叫他的臉面往哪裡擺?

方應物正打算真正賣弄一番,幫著李老師長長臉面,此時忽然有個有幾個太監過來,對著柯亭眾翰林打了聲招呼。眾人看去,卻見有個太監手甲抱著畫卷 又聽著他說:“今日午前,皇爺在西苑海子裡垂釣 宮中畫師當場作畫一幅,名為聖主垂釣圖。只是欠缺題圖詩。皇爺叫我拿來與翰苑諸公賞圖,並以畫為題,制詩詞進獻。”

要作應制詩?眾人頓時都來了興趣,要知道,應制詩雖然不容易出彩,但可是會直接進呈御覽,這比寫奏摺更容易表現自己。若得到聖心欣賞,靠一首詩詞飛黃騰達也不罕見。

最新小說: 大魏春秋 大唐:李世民是我爹 我大明二皇孫,開局掙下一億兩 入慕之賓 大寧詭案錄 重開回到大明洪武 書生風華 重生之東南亞崛起 三國之召喚華夏英傑 重生後被病嬌魔王瘋狂撒糖 玩轉三國:從華佗拜師開始 三國:開局被喂毒酒,觸發神級選擇 重生崇禎之山河一統 穿越美利堅:從泰坦尼克號開始 請夫君獻上和離書 重生嫡女拽毒妃 入唐 唐律兇猛 大唐:開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 記憶曝光!哥哥們痛哭流涕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