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難民的事,最終還是平淡了下來。
天啟大帝,和百官都各退了一步。
信王朱由檢被下令在信王府面壁思過一個月。
被賣的子女被安穩送回,貪汙救災款項的被革職查辦。
經過統計,這些遼東來的難民,人數只有不到3萬。其中以青壯居多。
經過篩查之後,大部分身家清白的青壯被編入京營。
其餘人則被則分散安頓。其中有500餘名孤兒被信王府收養,編入了啟明商會。
之後所有的事情被埋葬,近在咫尺的京城百姓,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前端時間還有從遼東來的難民在京城外被活活餓死。
在信王府面壁思過的一個月裡,朱由檢可沒閒著,透過王承恩的探查,朱由檢總算對皇莊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所謂的皇莊,說白了和後世,美州的那些農場差不多。
平均下來每畝皇莊需要向,皇莊的主人繳納3成的收入,
正常來說哪怕繳納了3成,也足夠百姓過活。
但是在太監的管制下,農莊的百姓辛苦一年,連溫飽都做不到。
怪不得這些人不認可自己呢?對他們來說,換個主人,自己還是那樣,吃都吃不飽,穿不暖,怎麼可能從心裡認可自己呢。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農民收到的壓迫太大,皇莊的產量遠遠不如,農民自己種地的產量。
這一點是朱由檢所不能忍的,皇莊改革勢在必行。
至於改革方案,朱由檢決定照抄。
另一個時空已經證實了其優越性。自己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
於是在朱由檢的示意下,朱由檢名下的2000畝皇莊正式開始實行改革。
把土地承包給百姓,每畝每年只需要繳納0.5石的糧食,其餘的全部歸於農戶。
同時規定,多餘的糧食必須平價賣給信王府,不得私自轉賣。
此舉一出,認同朱由檢的人數暴增,直接變成了150人,而且還在持續的增加中。
朱由檢估計等今年的秋收結束,認同自己的人還用該再次增加,畢竟誰知道這個政策到時候會不會直接變了呢?
在大明,這樣的事可不少見。
那些皇莊的管事們,全被朱由檢召回,經過一番敲打之後,把他們扔進了朱由檢成立的啟明商會里面了。
誰讓朱由檢現在只是一名王爺呢?還是大明末年的王爺,不能隨便招攬人才,不然依照朱由檢的脾氣,早都把這些人千刀萬剮了。
改革很順利,畢竟天啟皇帝已經將這裡的皇莊賜給了自己,那些文官就是胳膊再長也管不到皇莊的手上。
“升級成功,3級掛機獎勵掛機只能獲得入流裝備,基礎食物,日用品,生化士兵(機率極低)。
2級掛機自動結束,掛機獎勵已放入倉庫,請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