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不錯。”張國棟興奮的說道,“有了這個就不怕濤敏了。”
“張主席,還差的遠呢。”沈大興給張國棟潑了盆冷水,“一共就這四支,根本沒法批次生產。”
張國棟和夏天陽跟著沈大興來到了他的辦公室。
“兩位。”辦公室裡只有他們3個人了,沈大興說話就沒有了顧忌,“線膛槍和米尼彈的測試資料都出來了,但是如果沒有蒸汽機的話,咱們根本沒法大規模生產。”
“蒸汽機現在到什麼地步了?”張國棟問道。
“還在試驗。”沈大興解釋道,“其實蒸汽機的原理很簡單,最主要的是現在無法解決密封問題。長耿先生提供了一些辦法,我們正在逐步的驗證。”
“解決個密封問題就這麼難嗎?”張國棟有點失落。
“張主席,夏委員長。”沈大興突然嚴肅的說道,“我現在以軍工科研所所長的身份向兩位提一個想法。現在的形勢咱們都清楚,濤敏就算拿不到那50萬兩銀子也會去編練朝鮮軍隊。而濤敏打造的槍炮肯定不比咱們差,如果下次咱們再對陣濤敏的話,就算咱們打贏了,恐怕傷亡也會不小。咱們的傷亡都是要有撫卹金的,但是濤敏那邊應該沒有。僅此一項,咱們的經濟可能就會被他拖垮。”
“大興,你說的這些咱們都知道。”夏天陽問道,“你有什麼好的想法,說出來聽聽。”
“也不算什麼好的想法。”沈大興笑道,“我這幾天在琢磨一個事。如果要說機器的精密度的話,那麼手工打磨的肯定要比機器打磨的精密。所以我想,我們先組織人力就靠手工打磨,再利用長耿先生的一些辦法解決密封問題,先製造出一兩臺小型的蒸汽機,然後用蒸汽機鑽鏜拉線,加上人工修整打磨,生產出線膛槍。”
“這麼生產的效率肯定不高吧。”張國棟覺得沈大興的這個辦法有點不靠譜。
“效率肯定是不高,產量也不會太大,而且佔用的人也不會少。”沈大興回應道,“據我自己的估算,一個月的產量也就是幾十支,最多100支。但是一年的產量我能保證800到1000支,一年以後,我們就可以有一支裝備線膛槍和米尼彈的陸軍精銳。哪怕只有一個營,也能給濤敏重創。韓萬濤和我說過了,95班機只剩一個彈鼓75發子彈,20支03步槍一共不到500發子彈,一支槍平均還不到1個彈夾,咱們再不想點辦法恐怕真的不行。”
“天陽,你覺得呢?”張國棟向夏天陽問道。
“我覺得這個辦法不是完全不可行。”夏天陽答道,“雖然很慢,但是積少成多。至於人嘛,咱們多招點人,反正現在的那些民用企業正在逐步往外放。”
“事不宜遲。”張國棟站起身,“我回去和軍委會商量一下,如果沒問題就按沈大興說的辦吧。”
蔣北銘在接到張國棟的信之後,和韓萬濤還有張海打了個招呼就直接從天津出海去了登州。
“蔣長官,你要去旅順和濤敏談判。那直接從天津去多近,幹嘛來登州啊?”王兆星開玩笑的問道。
“呵呵,老王,你也會笑話我了。”蔣北銘笑道,“沒有你的戰艦,我自己去登州?萬一讓濤敏扣了就不是50萬了,500萬你們也得出。”
“我開玩笑的,不過你來得正好,正好有個事要向家裡彙報一下,先和你通個氣。”
“什麼事?”蔣北銘問道,“很重要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比什麼都重要。”古云鯤在一旁說道,“我們準備要挖金子了。”
“是嗎?”蔣北銘很是驚訝,“你們說動陳應元了?把地租下來了?”
“他終於答應了。”王兆星解釋道,“不過也是有條件的,咱們家裡要無償給他4艘戰艦和80門火炮。”
“他要這麼多?”蔣北銘又問道,“老王,你們現在和陳應元的關係怎麼樣?”
“還算不錯。”王兆星答道,“我們沒事經常去送送禮,他雖然一直也防著我們,但他也離不開我們。”
“其實還有一個事。”古云鯤接著說道,“我們有意無意的和他透漏過鄭芝龍的事,陳應元現在想借助咱們的力量和鄭芝龍做點生意,或者直接和日本人做點生意。”
“陳應元要和日本人做生意?”蔣北銘驚呼道,“他敢通倭?”
“不、不,你別誤會,可能是我表達的不清楚。”古云鯤說道,“我和老王在登州的這段日子,陳應元也見識到了咱們榆林軍的待遇。他這個人也不算迂腐,也明白有了銀子就有軍隊的道理。他之所以和咱們要四艘戰艦和80門火炮,其實是想去日本搶點東西。至於去了日本之後到底是搶還是做生意,那我們就不知道了,畢竟登州離著日本很近。”
“如果陳應元真的想去日本的話。”蔣北銘低頭思考了一會,“那這也算是一個機會,許朗那邊正在規劃怎麼利用鄭芝龍或者西洋人的勢力拿下日本。陳應元也有這個打算?日本要熱鬧了。”
“蔣長官。”古云鯤問道,“你去旅順和濤敏談判完了再做什麼?”
“根據軍委會的指示,如果能和濤敏達成協議,我就直接從旅順迴天津,從天津走陸路回榆林灣一趟,這還得你們出一艘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