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裡的蔣北銘等人也在商量著遠征蒙古的事情。
“家裡已經同意咱們遠征的事了。”蔣北銘拿著剛剛從葛濤那裡取回來的情報,“但是家裡的意見是要咱們說動崇禎,讓明軍也參加這次行動。”
“這個不用家裡說咱們也得這麼做。”韓萬濤說道,“光靠周磊和王謙祥的兩個團根本不行,沒有幾萬人是打不了蒙古人的。”
“許朗,你那邊什麼情況?”蔣北銘問道。
“我去找過王承恩和溫體仁。”許朗答道,“他們的態度都是模稜兩可,我估計他們是在揣測崇禎的意思。”
“那崇禎是什麼意思?”張海問道。
“這個還真不知道。”許朗笑道,“咱們不是那麼容易就見得到這位萬歲爺的,不過據王承恩說,他覺得崇禎應該會支援這個想法的。”
“為什麼?”韓萬濤不明白為什麼崇禎會支援遠征。
“道理很簡單,爭強好勝唄。”許朗笑著解釋道,“自從北銘給崇禎看了那幅世界地圖,咱們已經把這個年輕的萬歲爺的心理勾起來了。這次的遠征是在為他開疆拓土,他能不同意嗎。再說了,他爺爺的時候,三大徵英名遠播,他怎麼著也得趕上他爺爺吧。”
“那溫體仁為什麼模稜兩可呢?”
“溫體仁考慮的恐怕是費用問題。”許朗說道,“現在的朝廷不比萬曆年間,任何的戰爭打的都是錢,崇禎沒錢了。”
“這的確是個問題。”蔣北銘看了看其餘三個人,“如果這次要遠征,軍隊人數起碼要幾萬,咱們負擔榆林軍還可以,但是絕對負擔不起這麼多的明軍。”
“其實我倒是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合適不合適。”許朗說道,“據史料的記載,現在的蒙古人口一共大約是五六十萬的樣子,撐死不會超過100萬。咱們這次遠征的目的是要阻止蒙古和滿清的聯合,最不濟也要消耗掉他的實力。而蒙古的實力其實就是人口,所以我想咱們能不能來一次掃蕩。”
“你想怎麼掃蕩?”張海問道,“不會也是三光吧?”
“不用三光,兩光就行。”許朗笑道,“搶光,燒光,把所有的蒙古人全遷回到內陸來,控制住他們。”
“你這個辦法不行。”蔣北銘搖了搖頭,“雖然說同化他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切合實際。先別說咱們幾萬人的軍隊根本控制不住所有的蒙古人,就算你把他們強行遷回來,怎麼安置也是一個大麻煩。如果安置不好,一旦這些蒙古人作亂,那可就等於是給自己找麻煩了。”
“那怎麼辦?”許朗讓蔣北銘說的沒主意了,“要是這個辦法不行的話,總不能真的屠城吧,咱們誰都幹不出來這樣的事。”
“最好的方法還是拉攏他們。”蔣北銘說道,“最少也要讓蒙古人保持中立,不要倒向皇太極。”
“這都是後話,你們扯這麼遠有什麼用。”韓萬濤不滿意了,“咱們還是先商量一下怎麼解決這次遠征的費用吧。”
“如果不能把蒙古人遷回到內陸,那麼咱們移民蒙古怎麼樣?”張海提了個建議,“幾萬軍隊可以在蒙古實行屯田,或者招募一批願意去蒙古的人,反正大草原上有的是地方。”
“你這個建議也不行。”蔣北銘又給否決了,“知道為什麼中原王朝幾千年都要修長城嗎,咱們是農耕民族,對不能耕種的土地是沒有興趣的。你就是白送土地也不會有人願意去那麼遙遠而且寒冷的地方。”
“許朗,你怎麼不說話了。”韓萬濤問道,“你平時不是鬼點子最多嗎?”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許朗抬起頭說道,“咱們現在只考慮到了在軍事上怎麼對抗滿清,但是咱們忘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戰場也可以打垮他。”
“還有一個戰場?什麼戰場?”蔣北銘等人一起問道,“你說的是諜報方面?”
“不,不是諜報,是經濟,咱們要是能打垮滿清的經濟,那就事半功倍了。”
“許朗,來,讓我瞧瞧你的腦袋是怎麼長的。”張海搬起了許朗的臉,“咱們說的是蒙古問題,你好傢伙,直接跳到了滿清上面。”
“這不都是一回事嗎。”許朗拿開了張海的手,“咱們遠征蒙古不就是為了打垮滿清嗎?”
“既然你說到經濟問題了。”蔣北銘若有所思的問道,“許朗,你再想想,咱們這次遠征蒙古能不能讓明朝政府有錢賺。如果能賺錢而不是花錢,那麼可能明朝會答應這次的遠征。”
“賺錢?怎麼賺錢?”韓萬濤先問道,“要想賺錢只有兩個辦法,要麼搶,要麼做生意。但是你看見過誰拿著刀槍和別人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