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唐頌 > 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

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

李玄清的話在後來短短几年時間裡迅速變成了現實,因為帝國軍政兩方對於這種販賣人口和搶劫人口的縱容和袒護,李玄清所言的五年內抓回來一千萬人口的話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卻真的給中原新增了盡七百萬天竺人,而且在後來國民警衛隊放鬆了對於人口年齡、性別的限制之後,只要不是老弱之人,基本上都是照單全收,這樣就等於更加刺激了這場史無前例的人口大搬遷。而內閣這邊為了應對這種大規模外來人口的劇增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專門出臺了十幾種政策下發中原和周邊負責接收天竺人的省份,要求各地布政使衙門嚴格遵守內閣的關於五年內不允許天竺人走出特定區域的政策,並對大唐百姓也採取了類似的隔離政策。不過這些政策的時效都是五年,也就是說五年以後不僅僅這些天竺人口可以在帝國的運作之下緩慢的變成自己人,而且還允許他們和帝國百姓自由接觸,甚至可以自由走動。這樣一來的話等於給了帝國五年的時間來充分壓榨這些人的剩餘勞動力。事實上這些天竺人也被重點分配到那些危險性高的採礦業等和勞動強度大的大型戶外工作,在國民警衛隊的全程押送之下為帝國工業的發展提供最基礎的人力資源。

李玄清將這件事全權交給岑天時和徐天翔處理,自己則和巧兮一頭扎進了大型機械實用化之中。雖然就目前看來工業革命已經在中華大地紮下根來,大唐甚至已經建立起全套的工業門類和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在機械使用化的道路上依舊是行進緩慢。甚至就連最簡單的車輛的投放和使用上,都無法達到李玄清的要求。雖然用蒸汽機帶動的車輛看起來醜陋不堪而且不論是速度還是載運量都無法和後世的內燃機驅動的機車相比,但是畢竟機器已經有了取代人工和畜力的能力,這個如果能夠推廣開來的話必然可以極大地減輕原本就缺失的勞動力負擔。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巧兮在皇室資產下屬的所有產業當中頒佈了一條新的命令,並且要求張強在年底之前做到,凡是皇室資產內部的交通運輸、人員和物資流動、生產等等涉及到二十一個大小工業環節,機器使用率必須要達到五成左右,剔除原本沉澱累計在各個環節當中的多餘人手投向市場,從皇室資產開始率先普及機械化。

可以說這道命令讓張強一開始還以為巧兮打算裁撤皇室資產的規模,但是在後來的解釋當中張強卻逐漸摸清楚了李玄清夫婦的意思,用機器代替部分人工的同時增加流通領域對於車輛的使用率,這對於目前帝國內部各個工業行業流行用人海戰術來建設施工和投入產出相比,無疑更加節省人力成本也能夠提供效率。所以在張強的操持之下,不僅僅寶馬廠在擴建了一個分廠之後全力開工,深州的大型製造業中心也開始研究生產各式各樣的機械裝置然後率先在皇室資產內部進行機械化的普及工作,大量的機械在天啟十年被生產出來然後投入到皇室資產的各大下屬工廠企業當中,與此同時皇室資產也逆市進行了第一波大規模裁員,根據後來張強的統計,天啟十年的後半年,皇室資產內部就減員裁員約計兩萬多人。而這兩萬多人可不是普通人,基本上都是在部分崗位待了不少年的老資格工人,他們基本上剛剛走出皇室資產下屬的各廠區就被其他各家工廠直接挖走。由此大唐帝國內部第一次大規模的產業工人轉移也從此開始。

不過在隨後各大家族工商界各層卻開始逐漸注意到皇室資產這麼做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尤其是在內閣當年逐漸下達了一項奇怪的命令,那就是要求北方工業帶和中原等地各城市在五年內逐漸淘汰市內馬車等畜力車輛,改由動力車輛來替代,同時吩咐交通部和警衛部聯合組建的交通巡捕大隊負責管轄交通秩序,這樣一來按照後世的規則建立起來的交通制度紛紛出臺,所有交通道路陸續按照後世的規則進行往來區分。

內閣在半年時間內將這項規則進行細化然後分級管理,這樣一來整個帝國大部分城市都在這半年裡得到了巨大改變,嶄新的道路行進體系以及法規體系也迅速建立起來,參議院甚至為此連續半年不斷審議這項交通法規。當天啟十年的國慶日全國首批已經完善交通制度的城市街頭身穿嶄新制服的交通巡捕上街執勤之後,所有的帝國百姓都恍然明白,只怕一個屬於機械化的社會隨著這些交通法規的實施已經走進了百姓的生活當中。

不過在這半年的時間倒是讓其他各大家族逐漸明白過來李玄清和帝國高層到底想要做什麼了,在大量的天竺戰俘進入中原等地,讓帝國百姓可以從繁雜當中解放出來之後,需要他們從事的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隨著工業化和機械化逐漸普及,各式各樣的技術學院開始受到全社會的熱捧,司機、機器修理以及各式各樣的機械專業證書走進各行各業。包括各城市為此建立起來的公交系統都需要龐大的人力去應對,整個大唐帝國因此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寶馬廠和皇室在深州的機器製造集團成為第一波收益的物件,而在各大家族反應過來之後圍繞著這個產業鏈上下游開始興旺發達,各式各樣的機器幾乎每天都在往市場上推,一時之間原本發展緩慢的機器裝置產業迅速發展,各大商行等等行業也開始瞄上了直道運輸的車輛市場,為此排隊在寶馬廠排隊。

而此時財政部和工商部聯合制定的下發的補貼政策也開始在各地實施,雖然這些政策針對的是廣大個體和百姓,但是這一波推廣之後那些從事農耕和個體運輸等行業卻因此受益匪淺。

“大哥哥,這一波國內市場的拓展只怕持續到明年年底也就基本到位了,我們這一波拉動雖然除了很多好成績,但是為此帶來的財政壓力只怕也不小,而且大量的補貼發下去也帶動物價上漲從而使得民間出現通貨膨脹了。”巧兮說著也嘆息道:“說到底還是內部市場過於狹小,否則的話就憑如今重點規模哪裡是後世農機下鄉的規模的千分之一啊。”

“其實巧兮你算的不對。”李玄清拉著巧兮坐下來笑道:“巧兮你沒發現如今我們每年都有大量的金銀入超嗎?這些金銀雖然因為唐幣的緣故囤積在錢莊,但是金錢卻切切實實的發放到帝國民間了,這樣一來其實民間不僅僅有大量的沉澱資金,而且還會讓我們的資金總量逐漸超過我們的經濟規模,所以我最近都在想辦法未雨綢繆。”

巧兮笑道:“如果這樣算的話那倒也不錯,至少這樣一來我們每年就不用大量發行債券來消弭這種壓力了。”財政部每年發行大量債券主要也是起到收攏民間大量的資金,使得在民間流通的資金保持適量的規模,藉此來平抑物價,防止因為入超嚴重導致通貨膨脹,畢竟內部市場狹小一旦有大量現金在流通必然帶來物價飛速上揚,這樣就給帝國帶來嚴重影響。只不過靠發行大量債券這種辦法卻給帝國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雖然為經濟建設帶來了巨量的資金,但是每年的利息卻讓財政部和錢莊為此每每愁眉苦臉。

“債券還是要發的,畢竟如今帝國需要從事大型基礎建設太多了,光靠每年的財政預算根本無法滿足,而我們又無法在此時取消金本位,像後世那樣超發貨幣。”李玄清道:“機械補貼雖然總體發放金額巨大,但是其實對於如今的帝國而言倒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卻在緩慢的提升物價,讓最終的百姓因此得到實惠。”李玄清的話雖然聽起來有點矛盾,但是巧兮和他畢竟是後世來客,有著超越千年的學識和見識,自然一瞬間就明白自己的丈夫到底在想什麼。李玄清這是要用這種辦法緩慢推動物價上漲,一方面減輕財政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是讓這些金錢財富透過這種辦法流到百姓口袋之中。簡單說就是透過財政返還的辦法將帝國在海外的貿易所得惠及更多百姓,雖然這種補貼暫時也正是在中原等地實施,龐大的西北地區暫時還不在這種補貼範圍之內,但是按照帝國的政策推廣的速度來看遲早都會進入西北等地的。

“這樣一來的話糧價也會跟著上揚,不過也好,金錢財富只有不斷流通才會產生新的價值。”巧兮點頭笑道:“只怕這源源不斷的糧食也會成為帝國剩餘最多的物資了。”

“糧價下降的趨勢是必然的,也只有糧價下降才能夠讓糧食加工企業得到發展。”李玄清笑道:“糧價下降不是壞事,反倒是帶動農業人口向工業轉移。最近我還在想呢,以前史籍有記載,兩宋時期中國就有從占城進口良種稻穀推廣的記錄,咱們現如今已經拿下了整個中南半島,這種良種也可以讓農業部的人去尋找然後試驗推廣了,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李玄清的這番話讓巧兮眉頭緊皺半晌之後方才點頭道:“大哥哥這是要用糧食來倒逼農業改革是嗎?說的也是,如今咱們的大唐倒是和後世那麼西方國家相比了,農業改革勢在必行,一旦機械化逐漸普及,咱們之前的農業政策就需要得到改變,只不過帝國百姓千年以來都是從來都沒有田產,好不容易大哥哥改變了這種現狀給了所有人種田種地的機會,貿然取消土地政策然後回收土地只怕會引起巨大隱患。所以反倒不如用國營農場的巨大糧食產量來倒逼糧食降價,降到讓所有的農民都覺得種田沒有任何的利益,才會促使他們做出改變。到時候政府牽頭組織田地回收才能夠帶動那些有心的家族在中原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約化和機械化耕作,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完成農業改革,讓工業化成為帝國的第一產業。”

“是啊,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將農業拉上帝國的工業戰車之上。雖然我一直不喜歡普及化學肥料,但是現如今只怕也到了不得不普及的地步了。”李玄清搖頭一嘆道:“只不過這幾天一直都沒拿得準主意。”

“化學肥料,是不是有取代的方案呢?”巧兮皺著眉頭道:“就你我二人的見識來說,化學肥料普及的程度越廣危害越大,這可不像是其他汙染因為只有我們大唐一家實施工業化所以能夠依靠全球的生態來消弭化解。”

“是啊,這也是我不願意將工業化的浪潮推向其他各地的原因所在。”李玄清笑道:“不過如今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只怕咱們的時間也就越來越緊迫了,我們要抓緊時間去在中原各地建立起最好的生態環境,藉此來盡最大可能消弭環境汙染。”

“還好大哥哥和我來自後世所以才能夠自由控制工業化的程度和普及範圍,真要靠工業和市場的自覺,只怕又是後世那種狀況了。”巧兮拍著胸脯笑道:“接下來我們把中原的環境保護做起來這樣等到我們阻攔工業化普及的政策阻礙了大唐的發展的時候就可以順勢取消這種限制,在其他地區還處在這種初級工業化擴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電氣化對嗎?”

“所以我才不願意在西北建立大規模的工業產業,那邊的環境實在是太薄弱了,一旦破壞只怕恢復起來就真的太難了。”李玄清搖搖頭道:“所以那邊只適合作為帝國發展的自然資源來源地,不適合建立大型的工業基地。西北那邊要永遠在大唐手中,為後世帶來一片淨土。”

李玄清和巧兮作為後世共和國的一份子,自然對於西北那片土地有著一份異常的執著,也正是因為如此,兩人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轉向西北,那裡如今正是兩人在中原實施大規模工業化的底氣所在。大量的額金錢從那條絲綢鐵路源源不斷流到中原,作為帝國發展的動力所在。

最新小說: 竇氏孤兒 一手醫,一手殺,王妃誓要臨天下!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