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八月初十杭州刺史府舉辦司法考試,你說有人去報名參加嗎?”杭州的臨湖小築是靠近西湖的一座琴韻茶香所在,也是杭州士子日常遊湖觀光的歇腳之處。此時這些士子三三兩兩的坐在這一處處伸出湖面的長廊畫舫之中討論著剛剛下發公佈的刺史府公告。
旁邊的一名身著白色長衫的年輕人笑道:“自然是看到了,只不過這個司法考試可不是讓你當官的,而是新成立的司法學院招收學子的入學考試。所以啊,報名者是寥寥無幾,咱們世家子弟中是沒幾人看得上的。”
“這本來嘛,司法考試按照帝國律法院的解釋就是取得律法院任職的資格考試或者是從事律法行業的資格認證,說白了就是個門檻。我等世家大族難道還要和那些升斗小民去平起平坐不成?”之前開口的那個端著茶壺沏茶的年輕人笑道:“放心吧,就憑那些寒門子弟撐不了場面,北方地區說不定還可以,但是在我們江南,還需要咱們這些人才行。別看軍管區在各地打擊豪門力度那麼大,說白了頂多是沒收土地統一分配,其他的還能動我們什麼啊?咱們還不是想做什麼做什麼。”這句話一說出口頓時得到了身邊幾人的一致贊同。軍管區在東南各地的土地改革將這些世家豪門的根基給動了,在暴力手段面前這些人選擇了冷對抗,對於軍管區衙門頒佈的各項措施採取了不響應不採納的手段。這種現象在原本比較穩定的杭州等大城市尤其明顯。杭州刺史府頒佈的司法考試通知中除了寒門子弟和普通百姓,竟然沒有一個世家子弟。
這些人喝了一會茶之後就開始坐畫舫去遊西湖去了,不過在他們走了以後旁邊的一個長廊茶社之中悄然走出一對年輕的夫婦。
“大哥哥,看來杭州這邊情況不是太好啊。”這對年輕的夫婦自然就是李玄清和巧兮了。聽著剛才那些人的話,巧兮臉色有點鬱悶道:“看樣子整治的還不夠厲害。”
李玄清的臉色也不怎麼好,不過想想也就無所謂了,自己動了別人的根基,難道還想著別人配合你不成?不過想到這裡李玄清對於教育的普及速度還是有點心急,兩人原本打算遊湖的,此刻也沒有心情了,直接回到刺史府調取了此次司法考試的名單,考試額定名額是一百二十人,報名的才一百人,可以說這次司法考試辦的很不好。而且杭州作為司法學院設立的城市居然響應者這麼少。這讓前來主持考試的律法院副院正吳啟生面色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說什麼。
“吳大人不用這樣,這不是還有一百人前來應試的嘛。司法考試寧缺毋濫,南方不行就從北方地區去選拔人才。這股風氣絕對不能助長。帝國的政治生態需要按照我們既定的方向和規則去實施,不能因為有人抵制就輕易改變。再說了,這些人遲早都會被歷史所淘汰的。”巧兮見到吳啟生的臉色笑道:“咱們已經挖斷了他們在經濟上的特權,等於斷了世家大族的一根支柱,只要教育跟上去,等於世家豪門壟斷知識的這一根支柱也斷了,那麼在工商業發展迅速的時候他們背後的殘存勢力會很快消亡,這樣就能夠在一代人手中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
巧兮的話也讓李玄清想到了一件事,所以笑道:“吳卿也不要著急,既然此次來報名應試的都是寒門子弟,那就要好好培養,等到他們學成出來你們律法院的工作肯定會好很多。”事實上在李玄清決定此次司法考試決定儘量錄取寒門子弟的時候岑天時也收到了教育部發過來的最新的秋季各學院招生考試的名錄,幾乎是和杭州的情況差不多,北方最早統一的幾個省區要好一點,其他的諸如中原以及南方各地基本上都是寒門子弟為主,世家子弟幾乎無一例外沒有一個參加。這種冷對抗的方法幾乎是一夕之間全國各大家族事先商量好的,讓元和措手不及之餘開始認真考慮如何進行下一步計劃。教育部在北方各省區的教育體系基本上已經涵蓋到了縣一級,每一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原本想著以南方的富庶帶動的教育文化體系的發達自然可以甄選出更多的人才,但是沒想到的是被這些世家大族一鬧,變成了階級對抗的最前線了。
不過相對於元和考慮的只是教育一方面的事情,身為內閣首相的岑天時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手段就多了很多,所以他給北方各省區釋出最新的內閣命令,要求各省布政使衙門務必配合教育部完成此次招生計劃,並且讓教育部明令各地,此次面向社會招生將是內閣最後一次從非教育體系中選拔人才,以後社會招生的大門將會直接關閉,沒有取得教育部文化水平證書的所有人都將會失去在政治上、經濟上更進一步的機會。
與此同時直接從天津坐船南下杭州和李玄清匯合,商議如何解決世家大族的冷對抗。
“其實先生也不用太過於著急,咱們現在的所有佈置說起來就像一張看不見的大網,慢慢的將整個帝國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到這張大網之內。他們不是看不上咱們的資格證書和人才培訓體系嗎?很簡單的,讓工商部、律法院加大對各行各業資質的查處,沒有取得資質證書的就不能從事相關行業,這樣在工商這一塊大量的暴利行業其實已經將這些階層拒之門外了。沒有經濟上的支撐,文化上等到教育部將教育體系全面鋪開,就會網羅整個帝國所有的青年學子,他們手上控制的文化知識壟斷其實不值一提。”李玄清有句話沒說完,在印刷業因為自己的存在已經蓬勃發展的今天,就這些世家豪門還想著壟斷知識,真是做夢。
岑天時點點頭道:“相對來說北方比東南要好得多,元和在我來之前給我發了一份報告,分析了其中的具體情況,我來是想皇上有什麼辦法可以打壓一下這種勢頭呢,不能夠讓他們得了意,否則的話必定助長氣焰,而且讓其他人誤以為咱們帝國政府怕了他們。”
“在經濟上持續打壓吧,讓工商部匯合警衛部以及軍管區衙門在東南實施工商業資質嚴查,對於不符合規定和沒有資質證書證照的一律取締,將這場嚴查活動範圍擴大。同時讓楊秋啟動向東北移民。將那些不聽話的世家大族拆分,部分直接遷徙到東北,這樣才能夠分散他們的力量。”李玄清擺擺手道:“至於他們想死抱著自己的文化知識壟斷,咱們也無需去管。教育部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的事情,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普通百姓子弟透過咱們的教育體系成長起來,他們才是將來帝國所需要依靠的動力和人才源泉。”
而岑天時和李玄清在杭州商議完這些之後立即以內閣的名義傳訊這三大部門,一場氣勢磅礴不屬於嶺南前線的另類戰爭在東南大地展開,隨即蔓延到西南乃至四川等地,數以萬計沒有登記不配合帝國政府的豪門產業被迫關停,其主事之人也面臨鉅額罰款,大量的資產被查封之後許多大家族的經濟實力被大大削弱,而隨之而來的卻是被其他人取代,跟隨五大豪商起家的帝國西北工商界一枝獨秀,迅速擠佔了這些大家族在各地的市場缺口。這場以糾查市場秩序、保護工商業正常發展為理由的經濟打壓行為讓這些冷對抗的世家大族逐漸認識到這個新生的帝國在經濟上擁有的手段是他們不能想象的。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軍管區衙門宣佈的另外一件事卻讓這些大家族差點面臨崩潰的邊緣,移民東北。對於在東南的他們而言東北可是蠻荒之地,氣候惡劣,根本無法居住。此時帝國要移民東北,在他們看來就是要了他們的老命。所以根本顧不得對抗,紛紛出動打聽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楊秋面對這些紛紛而來的人卻含糊其辭,只是說明東北開發需要鉅額人手,而江南地狹人稠,土地過度開發不利於長遠發展,但是東北卻是地廣人稀,許多資源等待各位前往開發。東北和東南完全可以做到互補,共同發展。
這種話對於這些人來說卻冠冕堂皇,無法讓他們相信。不過按照軍管區衙門開出的條件,到東北發展其實也還不錯,各項優惠政策制定的也比較到位。其實原本這些人對於前往東北經商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遷徙人口尤其是自己的家族都需要遷徙,這對於他們來說無法接受。
不過楊秋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他們在這裡耗,直接宣佈在九月初實施這一方案,從東南各區抽調部分有實力的家族遷徙過去,所有的路程費用由軍管區衙門承擔。這等於直接自說自話根本不給任何人反駁的機會就開始實施。這一下讓久違的金陵城再次風起雲湧,無數人紛紛奔走,對於被列入到遷徙名單之中的各家族而言無異於陷入滅頂之災。要知道歷朝歷代遷徙人口去邊境地區基本上都是一場災難。
不過這些對於泛舟西湖之上的李玄清而言卻沒那麼麻煩,渤海灣那邊的開發需要海量的人口,光靠後勤部控制的俘虜充實不現實,還需要大量有足夠消費能力的百姓參與。原本李玄清打算從東南和四川等地抽調百萬人的,但是最終面對這麼龐大的基數還是打了退堂鼓,決定一步一步來。
“大哥哥放心,他們去了東北之後還會感謝我們的。”巧兮坐在畫舫之中看著西湖的風景笑道:“這些人去了之後被打散分配到幾個大城市之中就再也興不起什麼打浪了,在毫無根基的東北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緊緊的依靠帝國政府,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夠穩定住局勢。而東南各地在抽調了這麼多人之後也會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一舉兩得。”
李玄清點點頭笑道:“原本我以為這些人會想出什麼高明的辦法來對付咱們,結果還是這老一套,一點新意都沒有。”
“他們以為自己手裡面掌握的文化知識傳承是我們所需要的。結果沒想到的是咱們在社會知識運用這一方面完全是嫁接了後世的知識,所以這一希望註定是要落空了。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學而優則仕的觀念,自然他們的失敗是一早就註定的。”巧兮笑道:“咱們去划船到對面去看看如何?這個時代的西湖好像沒有後世好看了,好多景點都沒有。我還想看看斷橋蘇堤什麼的呢。”
“那還不簡單,咱們自己修就是了。”李玄清一邊划槳一邊笑道:“那個蘇堤白堤咱們自己修,保證比他們修的好看多了,就是這故事傳說估計得改改了。”
兩人放舟西湖縱情山水的時候這場波及整個東南地區的糾查運動也逐漸落入尾聲,在遷徙人口的大旗豎立起來之後那些冷對抗的階層面臨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打壓,更多的還是空間上的分散和肉體上的消亡,已經無法再統一行動。金陵附近的大家族張家在家主張啟山的帶領下忽然主動申明要帶著張家全體遷往東北,相應軍管區衙門的號召。
這一巨大的反水讓整個金陵城甚至東南地區再次被扔下了一個炸彈。張啟山的舉動也宣告了這一波對抗走進了尾聲,世家大族在各項打壓面前服軟認輸。
不過掌管著東南軍管區衙門的楊秋此時卻眯起了眼睛,在他看來東南的鬥爭才剛剛開始。軍管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必須要在來年帝國會議召開之前掃清所有的障礙,這樣東南才能夠劃分,成立各省區政府,否則軍管區衙門的使命就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