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東華山,其實不能稱之為山,然而因為東華劍仙的緣故,東華山名震天下,引無數天驕競折腰。
東華劍仙,以劍為媒,縱橫天下,戰力無雙,所向披靡。
東華劍仙出自東華宗,原本只是宗門的一個雜役弟子,在東華宗默默無名五年,卻在萬族青年武道大會上驚豔全場,那一年他十五歲。
一戰成名,天下誰人不識君。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昔日的東華劍宗如今已經失去了光環,在東華劍仙的餘蔭下苟延殘喘,東華劍宗在萬年前改回東華宗的名字。
東華宗沒有了劍,宗門弟子不過數百人,門中強者不過武皇境界,之所以存於世間,全仰仗悟劍石,劍廬。
劍廬是東華劍仙在宗門的住所,從雜役弟子到天下無雙,這間屋子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輝煌,有著非凡的意義。
悟劍石,傳說是東華劍仙破界前留在世間的最後三劍,蘊含劍道真意,三劍將百丈高的石山劈成了一個錐形山。
錐形山歷經風雨,時至今日,是東華宗的象徵,更是天下劍道的象徵。
山下方圓五十里,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廣場,不斷有劍道武者慕名而來,一睹昔日劍仙風采。
三千年前,慕容白在錐形山下靜坐七天七夜,悟出劍道真意,成就劍聖威名,此後三千年此山更名為東華山,此石喚作悟劍石。
東華宗,山門大開,張燈結綵,一片喜氣祥和,從山腳到山門,山道兩邊整整齊齊的站著十五名少年少女,場面隆重而熱烈。
只聽見天空一聲響,山腳陸續走來三三兩兩的武者,男女老少,成群結隊,這些來自三山五嶽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手上都握著劍。
人群中,有一少年,模樣清秀,劍眉星目,錦衣華服,揹著一把用布包裹的劍,一步一步來到了山門前。
“一枚上品靈石,謝謝!”
一男一女兩個小孩望著少年,脆生生的說道。
少年看了一眼小女孩,愣了一會兒,然後取出十枚上品靈石,放到小女孩手裡,轉身離開。
“哥哥,一枚就夠了,這些還給你!”
小女孩小跑著追上少年,大眼睛望著少年,輕聲說道。
“這些是哥哥送給你的,可以嗎?”
少年面帶微笑,蹲下身握著小女孩的手,說道。
“我們是東華劍仙的傳人,謝謝哥哥!”
小女孩看著少年,搖了搖頭,堅定的說道。
少年沒有勉強,收回了小女孩手裡的靈石,摸了摸她的頭。
“放開那個女孩!”小男孩看見少年的手放在小女孩頭上,急忙大聲喊道。
少年微微一笑,很配合的鬆開手,對著小男孩豎起大拇指,然後轉身離開。
“哥哥,你是個好人,他是我弟弟!”
小女孩衝著少年的背影喊道,然後姐弟倆一起繼續收取靈石。
少年正是消失了兩個月的凌劍,這段時間裡凌劍行走在名山大川之間,探幽訪古,洗滌心靈,修為更加凝練,靈魂越發強大。
行至劍州,東華劍仙的傳說婦孺皆知,凌劍亦是慕名而來。
東華宗的沒落,讓他不勝唏噓,不過小女孩跟小男孩卻讓他大有改觀,劍仙有劍仙的風骨,作為劍仙傳人自有不俗之處。
劍廬,位於東華宗雜役區,不過現在有專人看管,一間很普通的木屋,屋內陳設更是簡單,一目瞭然。
凌劍沒有放過任何細節,可是木屋就是木屋,跟劍沒有任何關係。
木屋外有一塊菜地,地裡的小白菜長得不錯,菜地很乾淨。
菜地旁邊有一塊空地,擺放著三具木偶假人,假人身上坑坑窪窪,像是劍留下的痕跡。
凌劍佇立良久,一步一步朝著悟劍石走去。
悟劍石跟劍廬相距大概五里地,而所謂的東華山只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廣場,廣場上很多武者在靜坐悟劍,面朝廣場中央的悟劍石。
悟劍石其實是一座三面的錐形石,高約百米,上面長滿了青苔,藤蔓,非常普通的一塊巨石。
凌劍坐下來,放開心神去擁抱這塊巨石,除了覺出巨石的年代久遠,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