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姬松認真起來的時候,李世民立即就感覺到了壓力。這小子不管是力氣還是武藝都是大唐頂尖的,加上趁著年輕,不一會兒他就感覺到了力不從心。
但他還是硬撐著,他李世民什麼時候服輸過?竇建德不行,劉黑闥不行,薛舉更是不行。
“哐當!”
李世民呆呆地看著空空如也是手,再看看掉落在地的橫刀,一時間有些失神。
“陛下贖罪,是臣無禮了!”
姬松收起兵刃,單膝跪地道。
“好好好,不愧是朕的郕國公,這身武藝算是天下絕頂了。朕老了,真的老了啊!”
李世民也不去管地上的兵器,而是一屁股坐在臺階上,朝姬松招了招手。
姬松猶豫了下,但還是將兵刃扔掉朝他走了過去。
“坐下吧,陪朕說說話。”
“諾!”
李世民有些出神,自語道:“好久沒有這麼痛快過了,想當年朕也是戰場上響噹噹的漢子,大隋末年,天下風起雲湧,又是幾人稱霸,幾人稱王。朕南征北戰,從西邊的薛舉,打到東邊的竇建德。朕的臣子也沒有讓朕失望。”
“貞觀元年,突厥聞我中原不穩,於是南下關中,陳兵於渭水河畔。朕不敵!”
“然,天沒有讓朕失望,有好畤縣姬氏之子弱冠之年帶領族人,先解高陵之圍,再隻身入敵營斬首其大將,短短數日之內,突厥賊子上萬大軍灰飛煙滅。”
“你可知道當時朕在如此絕望之際,是多麼的高興嗎?”
他看著姬松,激動道:“是你,是你給朕爭取了時間,更是讓朕單騎赴約,與突厥盟誓的底氣。”
“半月之後,援軍來到,長安的危局也解了。”
姬松沉默半晌,道:“那是陛下的氣度和風采讓萬民萬軍影從罷了,臣不過是想自保,且報家父之仇而已,當不得陛下稱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姬唐】 【】
李世民沒有搭理他,而是繼續說道:“朕當時邀請你入朝為官,但你卻拒絕了,最後給了朕一個兩年之約。”
“貞觀二年,當你入朝第一天的時候,朕問你想幹什麼,你卻問朕要去了司農寺這個早已閒置的部門。當時朕很不解,但卻選擇相信你,哪怕是錯了,也無所謂,你還年輕,甚至年輕的過分,朕等得起!”
“貞觀三年初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十餘萬百姓逃難至關中。就在朕一籌莫展之際,還是你接過了這個爛攤子,且以此將司農寺徹底發揚光大。短短數年之後,關中大豐,田畝大增,關中再無缺糧之憂。”
“北上漠北,臨危受命,一站而定漠北,生擒契力,找回傳國玉璽,功莫大焉。之後蝗災大起,蝗蟲遮天蔽日,宛如末世一般。還是你挺身而出,為大唐解此危難。”
“曲轅犁,耬車,育種肥田之法,更是讓大唐國力大增。南下宣州而宣州富甲天下,創明州,登州之港口,匯聚天下之財以養大唐。”
“如此種種,朕數都數不過來,而這些都是你為大唐的付出!”
姬松面露苦澀,道:“陛下過譽了,說真的,您要是您說,我都不記得我姬松竟然為大唐做了這麼多。當初只想在莊子裡孤獨終老,侍奉母親的傻小子,什麼時候成您口中的擁有那麼多榮譽的人了?”
“說真的,臣並不曾因為這些而驕傲過。每當看到百姓們衣不裹體,食不果腹,我心裡就不是滋味,大唐百姓時這個天下最為勤勞的百姓。臣堅信,只要少打擾他們,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環境,朝廷甚至不需要去花費太多的精力,他們就會十倍百倍的回報您。”
“其實讀書人,世家的人死多少臣都不在意,以往傳承華夏文明的先賢后代已經成為了阻礙這個民族前進的絆腳石,他們死不死的關我何事?”
“但百姓們不一樣,他們才是這個天下的基石,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大唐的天下就是鐵打的江山,就算是皇帝驕奢淫逸,只要不影響到百姓,他們最多在背後罵上一句,完了還是該幹嘛幹嘛。”
姬松目漏哀求之色,說道:“陛下,您想做大事業,想做遠超秦皇漢武的帝王,臣支援您。”
“但請您別折騰百姓們了,他們太苦了,好不容易有了盛世的景象,您就讓他們好好過幾日安生日子吧!”
李世民怔怔地看著姬松,實在想不明白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說他有才吧,他是大唐的文壇翹楚,文武雙全說的就是他。
說他小氣吧,他能把得罪他的人一個個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有些懶散,有些玩世不恭,更是有點無賴!
但此時,他想他才真正明白這是一個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