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嘛,出道早才是前輩,叫聲姐也沒什麼。
江棠也沒覺得不妥。
她嗯了聲:“劇本都背下來了。”
俞景:……
他保證沒從江棠的語氣裡聽出半點炫耀的意思。
可越是這樣,輕飄飄一句“劇本都背下來了”帶給人的殺傷力才更大。
俞景想起自己拿到劇本後廢寢忘食背劇本的辛苦,每場戲開拍前都要拿起做滿筆記的劇本再揣摩一遍……有些心塞。
不過也有些作為粉絲的與有榮焉呢嘻嘻!
俞景很快調整好心態,誇了江棠一句:“棠姐可真厲害!”
江棠眨眨眼,流露出真切的困惑。
這厲害嗎?
俞景不知道江棠的心理活動,在短暫的開場白後,他終於問出真正想要說出口的問題:
“棠姐,那個,我想問問……你是怎麼做到離開一週,還能這麼順暢地恢復到上場戲的狀態啊?”
“恢復狀態?”
江棠似是不解。
俞景趕緊點點頭:
“對,我特別想讓棠姐你替我解解惑!我覺得這場戲我的狀態就拿捏得不是很到位,因為中間斷隔一週,我都有些記不清上上週我演這場戲的心理狀態了,你看我NG這麼多次,才打到謝導滿意的狀態。”
俞景說著,在好奇之外,也有些真情實感地想要請教。
拍戲這回事,並不是如觀眾所想的,按照劇本順序,或者是時間線來拍攝的。
囿於成本和場地的種種因素,一個演員,很可能上一場還在拍跟敵人生死相殺的絕望跟仇恨,下一場就要拍天真無邪的甜甜戀愛。
戲份轉換之快,宛若精神分裂、多重人格。
這也是為什麼體驗派的好演員,精神狀態多半不大好的原因。
譬如一位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世界頂級影帝,就是體驗派演員的佼佼者,他每部電影都會用心揣摩角色,在心中構建角色形象然後讓自己帶入他、成為他。
每次他的表現,都能讓影評人如痴如醉、滿堂喝彩,拿奧斯卡提名如同探囊取物,是演技已臻化境的神級演員。
但是,他接戲的規矩是每年或者兩三年才會接一部,還必須是他感興趣的劇本。
因為每次拍完戲,他都需要漫長時間才能走出角色。
如果接戲太多,無法順利出戏,角色帶給他的巨大精神壓力,足以讓他崩潰。
……這些例子,俞景在電影學院就已經聽得耳朵起繭。
親身開始拍戲之後,他也發現老師反覆提起的老生常談是有道理的。
入戲、出戏,真的很難。
越是用心投入的演員,就越難。
直到遇見江棠,俞景才發現這條鐵律失效。
入戲出戏於江棠而言再輕鬆不過,她甚至能演出一週前那場戲如出一轍的表情神態!
滿懷疑惑的俞景,說清楚他的好奇點後,虛心地等待江棠老師的回答。
然後。
他聽見江棠沒什麼起伏的平淡聲音響起,如清泉漫過碎玉:
“你說這個啊……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