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代,雖然知青到了農村,跟著農民一起生活、勞動,但實際上,雙方之間存在著無法跨越的巨大天塹。
總的來說,知青們都是不怎麼看得起農民出身的農戶,而農戶們其實也有一點看不上嘴巴花花、做事卻不麻利的知青們,可顧雲朝卻跟村裡的農民們大都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尤其是跟陶家,一直都走得非常近。
近到一度,大家都以為顧雲朝要跟陶杏兒結婚了。
其實,這麼理解的,除開大季屯的人,就連陶家,包括陶杏兒在內,他們都是這麼認為的。
一直以來,只有顧雲朝心知肚明,他還有一個城裡的未婚妻在,他以後是一定要回去城裡的,絕對不會留在農村。
可這些,他都選擇了隱瞞,沒有告訴任何人。
因為他太貪戀陶家人對他的好了。
陶杏兒的父親陶國強,母親蔣荷花,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前面三個都是兒子,現在老大老二已經結婚,下面各生了兩個小孩;老三也說親定了,按照上一世的時間來看,大概一個月之後,雙方父母就要相看,說結婚的事了;老四的話,就是陶杏兒了,今年十六歲。
先前也說了,在顧家作為老二的顧雲朝,在家裡其實並不太受家裡人的重視,原本他也看多了這樣的情況:像是這種家裡有很多孩子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會把注意力放在第一個跟最後一個孩子身上,他們這種中間的,就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了。
可陶家,卻完全打破了顧雲朝的常識。
陶家的父母,對自己的每一個孩子都很好,而陶家四兄妹之間的感情,也是彼此詳情相愛,顧雲朝學過一個成語,叫做情同手足。曾經他就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會用情同手足來形容感情深厚——畢竟在他的家裡,哥哥妹妹都有自己的算計,而不受寵的他,往往不但是被忽略的那個,還容易是被算計的那個,可見到陶家四兄妹的感情之後,他就懂了。
陶家人相互之間的這種感情,顧雲朝簡直是羨慕極了。
因為羨慕,他不知不覺之間,就跟陶家的人慢慢走近了,而他走近的方式,便是陶杏兒。
最開始的時候,除開陶杏兒,陶家其他的人,其實對他還是有些抗拒的。
可隨著時間流逝,大家慢慢地接納了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顧雲朝就發現,陶家的人已經將他當做家裡的一份子了。
顧雲朝在顧家父母、顧家兄弟的身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從未感受到的親情與在乎,那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他沉迷。
沉迷到他其實知道陶家人對他的好是以為他跟陶杏兒要成,而他自己知道不可能,他卻從未有過要說出真相的想法。
甚至,他因為擔心失去,還故意地跟陶杏兒搞曖昧。
原來那一世裡,他就是這麼釣著陶杏兒,一步一步地踩著陶家人對他的一片赤誠,最後離開了大季屯,回到了城裡。
離開的時候,他還承諾著陶杏兒,等他回去搞定了家裡人,就會回來娶她。
可實際呢,回到了城裡之後,他就將陶家的人拋之腦後了——他是眷戀陶家人的溫暖,陶家人的好,可這一些,卻絕對無法跟留在城裡相提並論。
他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城裡,怎麼可能回去農村?而留在城裡的話,他更不能娶陶杏兒這個農村丫頭了。
最後還是陶家老二帶著陶杏兒找到了他,他才告訴了對方,他有未婚妻的事。
陶家老二聽到這事之後,差點就要動手奏他,卻被陶杏兒給攔了下來。
十七歲的少女,就那麼直直地看了他幾分鐘,一直不開口說話,看得顧雲朝心虛得不行,坐都坐不住的時候,陶杏兒只對他說了八個字——“再見,保重,雲朝哥哥。”
然後,她就走了,直到顧雲朝死去,他都再沒聽到過關於陶家人的任何訊息。
說到底,這一世的“自己”,是一個極為自私的人。
雲裳重生的時間點,距離她回去城裡還有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顧雲朝跟陶杏兒還處於曖昧階段,兩個人要開始說談婚論嫁的話題,是在半年之後。
曖昧這種東西,說不好處理,也不好處理,說好處理嘛,也挺好處理的。原本雲裳一開始就定了主意,可在看到陶杏兒眼中驚豔目光之中,她突然有點改變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