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又是開始下了起來。
不少長安城百姓家中的糧食也是漸漸被吃完,糧價也開始順勢瘋長了起來。
這一日,實在坐不住的唐皇李淵終於是偷偷的坐上了馬車,悄無聲息的往翼國公府方向駛去。
隨行的還有剛回來述職不久的魏徵,在長安城坊市大火案之後,魏徵與秦立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近。
同樣,因為在某些理念上與太子李建成一派存在分歧。
魏徵倒是離太子李建成一派越來越遠了一些。
在魏徵看來,太子李建成雖是老成持重、也是有明君之像。
但做事太過優柔寡斷,犯了大忌。
旁人都認為太子李建成手握勝券,必然是會在這帝君之位的爭奪中獲得勝利。
但魏徵已經是看出了一些隱患。
太子李建成的實力雄厚不假,但站在太子李建成身後的大多是什麼人?
五姓七望、世家之人!
這些人錦上添花、共富貴可以,但是同患難是不可能的。
所以太子李建成身邊,甘願與太子李建成同生共死的人太少了。
畢竟讓那些世家子弟們為太子李建成賣命,這根本就不可能。
相反,秦王李世民的身邊雖然都是寒門之人。
但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人都是在沙場上與秦王李世民一起廝殺出來的。
九死一生的戰場廝殺,讓尉遲敬德、侯君集、程咬金等人更願意與秦王李世民同生共死。
當然,最關鍵的是尉遲敬德、侯君集、程咬金等人出身寒門。
這些出身寒門的將領,他們更想為自己的兒孫們掙出一個永世的富貴。
如此一來,冒險一搏在他們看來再是正常不過了。
畢竟對於這些武將們而言,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情。
那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太子李建成常年作為儲君,雖然也領兵作戰過。
但親自上陣廝殺自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他根本想不通其中的關鍵。
以魏徵對秦王李世民的瞭解,他絕對不是一個坐以待斃之人。
所以,魏徵這個聰明人也開始慢慢疏遠了太子李建成一系。
他與秦立桓一般,在這場權力的漩渦之中成為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