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科技大學走訪網名為‘幸運的流星’趙曉佳時,對方曾說那個年輕人自稱姓鄧,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究竟前後兩次中哪一次說的是實話?”
“也許兩次所說都不是實話。”
“是有這種可能。”
“如果那個年輕人真的姓‘有’就好了,畢竟是一個小姓氏,想要查到其行蹤應該不會很困難。”
回到重案組後,宋瑾和齊志斌根據目前掌握的所有情況,馬上梳理了一下曾經出現在楊文靜身邊神秘年輕人的特徵。
一、可能姓有或者姓鄧。
二、年齡二十四五歲,也許更大一些。
三、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
四、有可能是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
五、人很帥(趙曉佳的原話)。
六、英語水平很高。
齊志斌和宋瑾商量後決定先從姓有查起,如果沒有收穫再嘗試以姓鄧查詢相似的年輕人。透過網上搜尋發現,畢竟“有”姓只是一個排在百家姓第481位的姓氏,相對要容易得多。
將軍市區常住人口資料庫中沒有。辦理過臨時居住證的外來務工人員中沒有。再進一步把範圍擴大到整個將軍市下轄幾個區縣,依然沒有查到附和條件的“有”姓年輕人。
“看來那人可能不姓有。”
“如果那個神秘年輕人所說兩個姓氏中有一個是真的,我倒是覺得姓有的可能性比較大。”聽到齊志斌有些沮喪的語氣,宋瑾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分析道:“按照正常思維,當一個人想要隱瞞自己的姓氏時,往往脫口而出的都是常見姓氏。因為冒充稀有姓氏,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好奇心從而刨根問底,如此則難免露出破綻。”
“有道理。”
齊志斌點頭表示讚許,兩人又開始調查神秘年輕人最後一次出現在科技大學英語角,前後各一天共三天時間內,機場、火車站的售票資訊,以及城區各賓館入住人員的登記資訊。
雖然已經把時間範圍縮小到三天,可還是一件工作量十分浩大的事情。儘管不用前往每家旅館進行實地調查,可要想從匯總上來的登記資訊中找出一個人,也實非易事。
畢竟僅是將軍市區的大小旅館就有數百家,按照每天平均一家旅館的入住人數為五十人計算,就足有兩三萬人。何況還有機場和火車站大量的購票資訊呢。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午飯都沒顧上吃的宋瑾和齊志斌忙到下午五點時,終於在火車站的售票資訊中找到了一個姓有的人的資料。
——有英豪,男性。根據身份證號碼透露出的資訊,年齡為26歲,其戶籍所在地是相鄰省份的烏鱧市。
這一發現讓宋瑾和齊志斌都是精神一振,馬上進入全國人口資料庫,第一時間把所有五名名叫“有英豪”的男性,年齡在24~28歲之間的人的詳細資訊全部調了出來。之所以沒有按照神秘年輕人購買火車票時所用身份證資訊進行進一步篩選,是為了防止對方使用假資訊。
最後,宋瑾和齊志斌只是用來自科技大學化驗樓前的那段,與楊文靜在一起說話時神秘年輕人相對模糊的影像資料,與資料庫中發現的五個“有英豪”的照片進行了比對。在基本確定神秘年輕人就是五個“有英豪”之一的興奮中,根據身高和體型淘汰兩個,最終從中甄別出最接近的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