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秦決立刻搖頭:“若是戰線拉的太長,很容易被敵人截斷,造成沒必要的損失。”
他舉起手中的“戰爭之王”冷笑道:“要相信我們手中的武器,它們才能為我們帶來勝利。全軍準備,進行反衝鋒,殺光他們,一個不留,讓那群該死的蠻夷知道我們的厲害。”
在閱讀近代戰爭史時,秦決發現,是武器改變戰術,而非戰術改變武器。
燧發槍的誕生,槍線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射擊精準度,讓步兵不在恐懼戰馬,排隊槍斃也更加有效。
馬克沁的誕生終結了排隊槍斃,德意志帝國當年用一天干掉三萬多英格蘭軍人的戰績告訴世界,排隊槍斃完蛋了。
之後是塹壕戰,大炮讓戰爭變成了絞肉機,士兵在被鮮血浸透的泥濘上艱難前行。
凡爾登戰役完美詮釋了塹壕戰的巔峰,雙方都無法奈何對方,大炮無時無刻不在轟炸。
直到坦克的出現,英軍利用它們作為掩護推進到敵人戰線,見到那轟鳴巨獸的戰士全部被嚇破膽,德軍幾乎就是敗在幾輛拖拉機改坦克上。
這時人們還沒意識到這種怪物已經幹掉了塹壕戰術,時代正在向下一個地方邁進。
但年老固執的法蘭西傻逼將軍說——坦克在戰場上毫無用處,它們只需要設計的足夠大,且能讓步兵跟上就行了。
說這種話不僅是蠢,還是壞。
勝利和凡爾賽條約給了他們空前的權利,坦克若是繼續研發只會讓他們丟掉手中的資源和權力。
這時候德意志就要感謝凡爾賽條約,老東西們捲鋪蓋滾蛋,新上任的年輕將軍們在戰場上大展宏圖。
他們大力推行坦克的改造研發,使用,閃電戰的雛形理念也被不斷提上會議。
其實在歷史上閃電戰的提出是戴高樂。
即在敵軍戰線上撕開一個口子,並將其不斷擴大,直至敵人戰線徹底崩潰。
但那本書被德軍將軍看到了。
歷史就是如此驚人的相似,海軍的重要性也是中國人率先提出,但卻被倭寇用來爆錘我們。
初期閃電戰有一個巨大缺陷——必須用人撕開口子。
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但敵人一挺機槍叫起來,所有人都要趴下。
但坦克卻能完美執行這一任務,當法蘭西還在蹲在馬奇諾防線上,德意志將軍已經站在樹林前想著插他們**。
就這樣人類最卓越的戰術之一——閃電戰亮相世界,將世界第一陸軍打的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開始成建制投降。
乳法變成了世界笑話,雖然其中的確有英語比法語普及這個總要原因。
但他們守的時間還沒蘇軍一座樓長。
至於讓所有德棍都痛惜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被忽略了——戰場上,任何突出部位都是敵人最先下手的位置。
德軍的閃電戰已經不能用突出來形容,簡直就是一條觸手。
在巷戰中,走投無路的法軍開始瘋狂反撲,甚至多次反衝鋒讓德軍損失不小。
若無法在敵人懵逼時徹底幹掉敵人,那世界第一陸軍必然反撲,德軍面臨的可能又是一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