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紫裳入去見方堃如何,且說紫心珏來到‘觀天閣’見那帝秀昭。
這帝秀昭風華絕代,秀美不可方物,鍾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都不能言喻。
尤其那股靈動清純的氣質,宛如天然晶玉,不著絲毫後天雕琢之痕跡,簡直是渾然天成,縱使紫羽珏自負絕世姿容,也要感嘆這帝秀昭之驚世殊色,自己都不能將她比下去絲毫。
“秀昭見過法宮掌教,今來純為公事,先不敘私誼。”
這就是帝秀昭的作派,公便公,私便私,公私分明。
她為人也恩怨分明,私怨絕不借公便解決,公事亦不會參雜私念進去。
正因為她有這種心態,在修行上也得天獨厚,無絲毫之雜念,每每進展神速,令人驚夷莫名。
修行者,其心不公,善惡不分,陰陽不明,致使私慾雜念橫生,又如何進入妙悟心境?
心欲與天一境,玉宇澄清,無嗔無妄,難難難。
意欲與神相合,萬念歸真,寂死如雪,更難更難更難。
唯心靈能靜,意念能清,神魂自潔,妙境自現,觀天天非天,念地地非地,萬物終如一……
混沌開天,一生太極,二分陰陽,三化萬物……從無到有,有再化無,週而復始,運轉天道玄機……宇為空、宙為時,空間時間構造這宇宙乾坤,這萬物生靈,這地水火風,這山河壯美。
人循天跡之軌進行修練,何嘗不是想掌握混沌開天之秘奧,天道演化一切萬物生靈皆留痕跡,循跡而進,蹈軌生悟,終可得那無窮奧妙,終能握那生滅至理。
但修行一道,何其之深長,人壽終有盡時,天壽卻無窮無盡,空間之奧,時間之妙,為天道之終極玄秘,只有解開這天道的玄秘,始能壽與天齊,共宙宇之生滅。
仙君始探空間之奧,大聖一生追求時間之妙,‘兩間法則’深藏生滅至理,不可不究!
又,兩則法間貫穿修士一生始終,從生命之始,至生命之終;
生,生於這空間,死,死於這空間。
時間之妙,蘊育歲月之刀,收割萬靈萬物生命,那刀,不偏不倚,不慈不惡,公正、無私!
兩間自蘊天地之道,天道衍生萬靈大道,修道,為行天之路,無道,則無生命之延續。
人,一代接續一代,父道子承,父命子續,億億萬年不息,延續到宇滅宙崩。
人壽之終,基於一個‘弱’字,天壽無盡,基於一個‘強’字。
人修天道,便是修強之道,做不滅之強者,追求天之至道。
先賢無數,探得‘仙’‘聖’‘神’三道的接續,終得與天同壽之秘。
‘修仙道’‘鑄聖道’‘成神道’;
三道之遙,何其之艱,億萬劫數阻道,億萬仙聖成灰,幾個成神?
風華絕代,亦不過過眼煙雲。
紫心珏一眼之間,衍生感嘆萬千,但也正是這種感慨,使之神竅內的元神之嬰漸顯面目。
修道之感悟、頓悟、妙悟、開悟,往往就在某一時刻的某一個莫名突然來臨的瞬間。
神竅中元嬰的面目越發清晰,晶瑩通透,如玉砌晶雕一般,與紫心珏一般無二。
嬰成矣!
一股金仙氣勢開始漫散開去,觀天閣慄慄而抖,法宮元氣壁砰砰龜裂開來。
彌天及地的金仙氣息瞬間充塞法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