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威道之劍由歐冶子和干將兩位鑄劍大師聯手鍛造,是楚國鎮國至寶。
傳說中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君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干將所言不虛。晉君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說: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雖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但卻足以體現出泰阿劍的威力與地位!
“看來得找個時間去莊中找一找這傳說中的威道之劍,若是明珠蒙塵,我心裡也會不安。”李青心中思考著,“這小可愛將泰阿劍判定為僅次於神級的聖級武器,必定大有不凡!或許會對我藏龍莊未來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青的心中沒來由的閃過這麼一個念頭。
“拜見莊主。”現實中傳來三道雄渾和善的聲音,將李青從系統世界中拉出來。
只見議事廳前站著三位中年漢子,左邊那孔武有力,腰間佩劍的正是安全執事趙寒山,而三人中間的那位年齡稍長,身高六尺,身著錦衣,腰間佩玉,面容富態,慈眉善目,蓄著銀白色的鬍鬚,嘴角邊有一顆小痣,始終笑臉迎人的應該是商業執事關贏;而右邊的那位身形較為瘦弱,一身古銅色的肌膚,額上繫著一條黑色頭巾,面容剛毅,寫滿了堅定不移的品質正是農業執事嶽星無疑。
李青明顯感覺到關贏和嶽星身上的寒氣和憤怒,看來他們已經得知今天議事的主題了。
作為藏龍莊堅實簇擁者的三位執事,李青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自己藏龍莊的命運還需要在場的四位元老來保駕護航,若惹得他們生氣失望,李青就連苦的地方都沒有。
“三位叔伯不必如此,如今大敵當前,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共渡難關,這些虛禮且放一邊。”李青疾走上去,扶起他們。
“盡憑莊主吩咐。”三人回答,便跟著李青進入議事廳中,商討一下對策。
李青走在最前面,不清楚趙寒山正對著其餘兩位執事使著眼神,眉飛色舞,好像在說:“我沒有騙你們吧。”
後面的四位元老級別的漢子均是欣慰地看著李青,欣慰地點點頭。
......
議事廳建於一處建築群內,經過幾處屋舍,便到看到一處長三丈,高兩丈,寬一尺的青白石板作為議事廳的玄關。石板上鐫刻著頌詠炎黃二帝的詩篇。
玄關之後有一池清水,池中盛開的荷花散發著清新的香氣,宜人沁鼻。水上立有兩條石橋,橋上鐫刻有山川地勢,龍凰麒麟,栩栩如生。池水邊有兩叢茂盛的剛竹,角落中還有幾株幽蘭,象徵著剛毅的品格與君子的風度。
穿過池水,便到了議事大廳。廳內最顯著的便是兩尊雕塑。匾額之下的桌子之上供奉著兩尊不怒自威的雕像,踏風拿月,御龍乘鳳,衣著戰甲,手持天劍,有著一股揮手間天地崩裂,萬民臣服的無上氣勢。
那正是炎黃大陸的兩位超神級別的強者,炎黃二帝!
他們象徵著無與倫比的實力,代表著天下和平的初衷,也承載中忠肝義膽的厚薄。各國皇室都會另立宗廟,供奉炎黃二帝,護佑百姓安定,國家富足,而在民間,供奉炎黃二帝的世家,實力乃至平民百姓數不勝數。可以說,炎黃二帝就是炎黃大陸子民的無雙信仰!
廳內空間寬闊,放有兩列十排的座椅,以及十八具紅木桌子,桌上各擺有茶具兩套,果子一盤。地上則是由青色石板拼接而成,正中央之處刻有一塊大圓,圓中鐫著一隻巨龍,戲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