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雖然最後獲得了大勝,但是依然將高句麗和東濊國的領土,按照事前的約定,劃給了各國佔據。
只不過這些國王,此時不知該有如何感想,搭進無數糧草和數十萬的兵馬,到最後還是楚國顯得有大國之風,不計前嫌,將土地分給了他們。
然而,這些國家在爭吵中總算分割完了這些國土。
多年後,卻發現彷彿陷入了無止盡的泥潭之中,他們儼然成了面目可憎的侵略者,受到了當地百姓強烈的抵抗。
無論他們移民還是駐民過去,當地百姓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是偷放冷箭,就是趁夜點燃大火,要不就是在水源處投毒,幾乎是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讓這些佔領者十分的頭痛不堪,放棄諾大的土地又於心不忍,不放棄就得耗盡大半的國力卻維持,實在是左右為難,步履艱辛。
此時的關羽等人,早就強行帶著兩國八成以上的百姓,足有數百萬之多,當然還有一少部分約數十萬人,提前隱入到深山老林之中。
但是東濊國和高句麗沒有個數百年甚至更久的生息繁衍,恐怕很難恢復原有的人口狀態,一場殘酷的戰爭之下,幾乎徹底地將這兩國打回到了原始社會。
這些遷移到楚國境內的異國百姓,在楚國眾多漢族人多少年的潛移默化下,又能有多少民族還記得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蘊。
楚軍除了搶奪這些人口外,當然不會棄掉各地官府倉儲中的其它資源,比如礦產、布匹等物,只是要楚國能夠用得上的,關羽等人都給拉了回來。
這些物品整整裝滿了數萬輛大車,整個返回楚國的行軍陣容,前後綿延出數百里之長,看上去實在是蔚然壯觀。
顯然此次的收穫,已經遠遠超出當初楚風等人的預料。
當楚風將典韋最後一支軍團派往高句麗戰線之時,國內三郡之地不久之後,便有人在煽風點火,暗裡數說著楚風的危局。
甚至誇大其辭地說,楚國將面臨著鮮卑、高句麗、夫餘、東濊國、三韓等國的圍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一些資訊通暢者,也兼接證實了楚軍的出師不力的局面,開始有大量不知情況的百姓,開始參與到議論之中。
他們說楚王窮兵黷武,不安分的讓百姓過好日子,開始不斷地侵略掠奪資源不說,甚至還源源不斷運回異國的百姓,搶佔了他們的土地和屋舍。
這回惹了眾怒,受到周圍所有國家的圍攻,而且楚軍境內除了數萬的守城兵士外,再無強軍鎮守。
只要鮮卑的鐵騎殺來,他們就會淪為亡國之奴,將會受盡殺戮和摧殘,生不如死。
他們捨不得現在幸福的日子,這樣的生活誰過不夠,既然保不住,還不如儘快逃離此地,求得從此的安生。
好在有這樣的想法的百姓者並不太多,但是依然佔據了十分之一左右,在有心人的鼓動下,他們拋棄了現有的房產和土地。
因為楚國為了實施耕才有其田,杜絕一切地主和士族階級的產生,所以禁止買賣相關的房產和田地。
於是上百萬的楚軍百姓們,開始駕著馬車,盛裝著家中財物,趕著牛羊,紛紛來到去往幽州遼西郡的邊境口處,要求出去尋找出路。
這些叛出楚國的百姓,幾乎都是從各州前來逃難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