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安德魯·吳不出意外的加入了山姆·奧特曼的團隊。
離開谷歌,加入紫微星國際。
這樣的頂級人才跳槽,的確應該打一聲招呼,可問題是安德魯·吳本來就要加入百度了。紫微星國際這邊不是從谷歌挖的牆角,而是從百度挖的牆角。
拉里·佩奇這樣的質問就多少沒有道理。
周不器沒好氣的說:「馬斯克挖了你多少人了?要兇你就找馬斯克兇去!就算我不出手,人家也要加入百度了,你想想你自己這邊到底出了什麼事!」
拉里·佩奇就很煩躁的說:「全世界的自動駕駛團隊那麼多,為什麼都盯著谷歌來挖人!」
周不器好笑道:「就像我們國家的一句諺語,"槍打出頭鳥"。你這是做的太好了,能不被大家惦記嗎?有了最先進的技術,就一定得慎重,否則很容易就團隊四分五裂了。」
「有什麼好辦法?」
拉里·佩奇虛心的向他請教。
周不器道:「兩個辦法,第一,保密。最核心的技術要秘而不發,不被外界所知,暗中偷偷的搞研發。別人不知道,當然就沒法挖人了。」
「這可不是谷歌。」
拉里·佩奇對這樣的一個策略非常反對。
谷歌之所以是谷歌,是今天全世界技術人才最嚮往的地方,就是因為谷歌的開放性,帶有著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
科學家們在谷歌的重大工作成果,一部分可以開源,可以分享給全世界。
如果是關係到谷歌核心競爭力的科技成果,可能不會開源,但相關的基礎論文也可以在期刊上發表出來,讓全世界的同行們來學習。
谷歌在這方面一向反對保密。
這還真不僅僅谷歌有格局、有胸襟,作風大氣能引領行業。
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頂級人才的吸引力。
那些最頂級的技術大神們,根本都不缺錢,隨便加入一家公司都是幾百萬美元、上千萬美元的薪資。
在滿足了財富上的需求之後,就要求名了。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這就是保密的缺點。
要是他們辛苦做出來的重大科技成果,要秘而不發不被全世界知道,就很難去滿足個人的自我成就。
所以,谷歌和過去的很多科技巨頭的作風完全不同。
別的科技公司,都是研究出來了一些核心科技後,恨不得都裡三層外三層的保護起來,生怕被外界發現。谷歌則不一樣,不管是大成果還是小成績,做出來之後都喜歡大肆宣揚。
可以說谷歌的吸引力,都是靠著自身的科技屬性給營銷出來的。
效果非常好!
美國最頂級的大科學家們,第一選擇都是去Nasa,去追求太空夢。如果不去Nasa,第二選擇就是去谷歌了。
周不器說的保密策略,這是不可能的,這不是谷歌的風格。
事實上,這一兩年周不器也在玩谷歌的這一套。
從下圍棋的Rokid,到AI音樂的Rokidmusic,都是紫微星的一次技術展示。展示技術是表面的,更主要的原因是技術營銷,靠著技術性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效果很顯著。
負面效果也很突出,現在做雲端計算、做AI的團隊和公司們,都瞄準了紫微星來挖人。尤其是雲端計算,紫微雲的人才流失很嚴重,以至於紫微雲的團隊整體性的都在加薪,今年第二季度過後,又整體性的加薪了20%。
在自動駕駛的領域裡,現在就屬谷歌做的最好,拿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大家都盯著谷歌去挖,真是太正常了。
周不器道:「第二種辦法,就是趕緊出成果,讓開發人員在應用端看到成績,能夠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研發成果對人類世界的改變。為啥馬斯克能一次挖走那麼多人?因為人家有實實在在的汽車特斯拉。做出來了成果,就可以應用在汽車上,就可以改變現在的駕駛習慣了。谷歌的自動駕駛,做的再好也沒有應用的平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