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急!
包括百度、阿里、谷歌、亞馬遜、Facebook、微軟等科技巨頭其實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判。他們不認為短時間內移動網際網路會取代PC網際網路。
所以在很多傳統遊戲公司看來,像《憤怒的小鳥》《會說話的貓》這種遊戲,根本就不值一提,完全就是曇花一現,用不了幾年就衰落了,不值得買。
這其實也是對的。
這種休閒類的手遊,也就是最近這幾年熱度最高,再過些年就“消失”了,真的曇花一現了。就像寶開遊戲工作室,過去這些年裡,推出了太多爆款的休閒類遊戲,但基本上都是曇花一現,火個一兩年,就沉寂下去了。
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不同——基數!
一,數量。
PC電腦才多少啊,一家能有一臺就算不錯了,手機就不一樣了,手機是人手一部甚至是好幾部。
二,時間。
坐在電腦前玩遊戲,時間總是短暫的。手機就不同了,可以把大量的碎片時間都利用起來。而碎片時間恰恰最適合玩休閒類、益智類的小遊戲。
三,門檻。
人在年紀大了以後,就不愛玩遊戲了。其實不是不愛玩,是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遊戲上。
如果是電腦,年紀大一些了連遊戲都不會碰;手機就不一樣了,手機把玩遊戲的門檻大大降低了。
傳統的PC遊戲,跟手機遊戲完全就沒有可比性。
後者有著太多天然的優勢,是過去的PC遊戲、TV遊戲、掌上游戲以及掌上游戲機的結合。
就比如寶開的《吞吃魚》這種遊戲。
在PC端,火爆的時候可能會有1000萬玩家,市場佔比20%,風靡整個休閒遊戲市場。兩三年後,熱度衰退,市場佔比只剩下了2%,就剩下10萬人了。
的確是曇花一現了。
手機端完全不同。
《吞吃魚》的手遊版推出之後,迅速地成為了休閒遊戲市場裡最頂尖的遊戲之一。兩三年後,熱度衰退了,然後就曇花一現?
根本不是這樣的邏輯。
現在全球的遊戲玩家是2億,兩三年後是10億。
就算熱度減退了,比例縮小了,但總基礎大大增加了,《吞吃魚》為寶開賺到的錢不僅不會像PC端那樣每年減少,反而會年年增長,越來越多。
總結起來,就是現在全球的IT行業,基本都有了移動網際網路大勢已來的共識,但是沒人相信這麼快就會來。
遊戲行業的認知就更加傳統,總是在拿著PC遊戲的邏輯去想手遊。
面對一些新興的優秀的手遊,就會心存顧慮,認為這些都是曇花一現的公司,不值得去買。而這就是暢遊的機會!
趁著別人拿捏不準,趕緊揮舞著鈔票下場!
這還不算,周不器要幹票大的,擲地有聲地說:“接下來兩三年,暢遊的策略要積極,要不講道理地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張朝洋微微蹙眉,“要怎麼理解?”
周不器道:“三個方面。第一,資本方面,要積極融資,錢多了不怕咬。不管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要多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