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iPhone做得好才去抄,就算iPhone做得很垃圾也要抄。因為iPhone靠著自身的品牌和影響力已經把新功能、新設計的市場教育做起來了,跟風去做,更容易獲得市場的理解。
跟iPhone選得不一樣,即便是更好的方案,可一旦這是一塊未被教育的市場,就一定是小眾,就會銷量受阻。
後期的時候,蘋果也發現了,自己辛辛苦苦教育起來的市場,都被同行們沾光了,他也不搞了。讓安卓系的手機去搞,讓他們去培養市場。市場成熟了,他們再去模仿、跟進。
發現周大老闆似乎對這個行業很瞭解,吉野仁多少有些尷尬,給出的第二點理由很勉強:“3G功能機時代,日本國內廠商開發手機時對運營商言聽計從,從硬體規格、設計開發到軟體服務皆是如此。運營商還一手掌控著手機的銷售渠道,賣什麼手機,怎麼賣,都得看運營商的臉色。可是到了智慧手機時代,手機廠商面向的不是運營商了,而是作業系統,就會有轉型的陣痛。”
相比之下,陳東作為手機的普通使用者,提出的角度才更準確,他說道:“我覺得還是使用者習慣。體驗方面,觸屏手機不能像鍵盤手機那樣方便地輸入、複製貼上,對於重視效率的使用者來說,似乎不如鍵盤方便。日本的手機廠商,好像還在做這種方向性的選擇。”
周不器一揮手,“智慧手機才是未來!”
吉野仁很認可,“對,iPhone和Aster在日本銷售的這兩年,就足以說明問題。0809年,iPhone的市場份額是4.9%,Aster的市場份額是2.2%;過去這一年,iPhone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8.6%,Aster的份額也超過了6%。而且,過去這一年,三星和LG也進入日本市場了,市場份額都達到了3%。”
這倒是實話。
前世,iPhone用了4年時間,征服了日本手機市場。
09年,市場份額4.9%,排名第七;10年,市場份額8.6%,排名第六;11年,市場份額17%,排名第二;12年,市場份額25.5%,排名第一!
從那以後,iPhone的銷量越來越多,市場份額越來越高,逐漸霸佔了半壁江山。
周不器道:“這是大趨勢,造成的衝擊不小吧?”
“嗯,很大。”吉野仁嘆了口氣,“很多公司都在轉型,去年11月份,索尼釋出了日本首款安卓手機。不過,大部分還是以傳統的功能機為主,NEC,富士通和京瓷。”
“就這樣?”
周不器不太滿意。
吉野仁試探著問:“周先生,你具體指的是哪方面?”
周不器問道:“有沒有那些手機廠商……或者說,有沒有哪家大公司的手機業務實在做不下去了?”
“這個……”
吉野仁就有些為難。
周不器還以為他不知道呢,笑著說:“沒關係,伱可以回去查一下。”
吉野仁道:“我知道一些市場行情,東芝的手機業務活下去了,要面臨著出售。”
“真的?”
周不器眼睛一亮。
太好了!
東芝的手機水平怎麼樣不太清楚,可是沾上“東芝”這個品牌,就一定不會太差。至少在技術儲備和專利積累上,要領先愛斯達這家年輕的公司。
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可不能像國內那樣打智慧財產權的擦邊球,尤其是在美國,以及英德法這種第一流的發達國家市場,在這方面一定要特別地小心。
吉野仁猜到了周大老闆的意思,他可能是想收購一家日本的知名科技巨頭的手機業務,來完善愛斯達的產業鏈、渠道、設計、技術和專利保障。
可是,這並不容易。
吉野仁道:“當年,NEC、日立、卡西歐的手機業務都不太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人出面牽頭,把這三家的手機業務合併,變成了今天的NEC,這是目前日本國內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
“誰牽頭?通訊部?”
“不,是股權方。”
“哦!”
周不器猛然醒悟。
財閥啊!
NEC、日立是兩家獨立的公司,可是對更上層的財團來說,卻有著利益一致性。日立的手機業務做得不好,想要出售……如果賣給了外部財團,那不是資敵嗎?把日立的手機業務併入到NEC裡,這屬於財團內部的交易,是內部的強強聯合。
這跟周不器搞的那個臨時性的統籌委員會很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生態結構的優勢。
吉野仁道:“富士通手機和東芝手機有一定的競爭性,可是再往上看,雙方其實是一個體系。東芝手機做不下去了,可能很難出售給富士通的直接競爭對手。接下來,富士通很可能會收購東芝的手機事業部。很難阻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