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舒雅的美女主持人,連檢查都不用檢查,看她那風情、姿態和眼神,就知道是身經百戰了。
這就跟企業招人是一個道理,優秀企業都喜歡招一張白紙的應屆大學生,而不是招一些技能嫻熟滿是塗鴉的社會人員。
回京之後,周不器先回公司,要給近期公司內的開放派和保守派技術爭議做拍板,主要也是受到了近期的國產軟體的輿論影響。
技術委員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是關於雲端計算。
現在是12月18日。
辛辛苦苦搞了兩年多的雲端計算業務,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紫微星完全自主研發的雲作業系統,正式試執行了!
首都的雲資料中心第一期工程完成了大半,2萬臺伺服器,已經有1萬臺準備就緒了。
現在全世界的伺服器應用系統,最多就是可以同時呼叫5000臺伺服器。
想要更多數量,就需要一些高難度的技術手段,需要深度的分散式技術的探索,就只有矽谷巨頭能夠做到,比如亞馬遜、微軟、雅虎、谷歌等等。
&n、美國線上、myspace都做不到。
現在好了,在美國之外的地方,這個世界上終於又出現了能夠打破這種技術壟斷的大公司,就是紫微星!
不過,技術委員會表示也不能著急,先試執行。
雲資料中心那邊有1萬臺伺服器準備待命,首次上線,沒必要這麼多。先來5500臺吧,實驗一下!
如果5500臺成功了,接下來就簡單了,按照這個模式和方向,慢慢地遞進發展就行了,1萬臺、10萬臺、100萬臺、500萬臺,都將不是問題!
首都雲資料中心的一期工程,將會在春節之後正式啟動,一共2萬臺伺服器。到時候,紫微星的業務就要做好向雲端遷移的準備了。
這是超級大工程,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雲端計算業務的專案人王建博士鄭重表態,這個春節,他不過了!他要帶隊堅守崗位,繼續攻關,確保雲業務的萬無一失!
雲端計算涉及的技術面太廣太複雜了,幾乎是網際網路的方方面面。別看後世國內的雲端計算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了一大堆,可絕大部分都是蹭風口的,又或是小打小鬧。真正能夠在技術和業務水平層面跟國際雲端計算巨頭抗衡的只有阿里雲。
接下來,技術委員會上又討論了好幾個有關雲端計算的技術,比如函式計算、批次計算,又包括物件儲存、日誌服務、檔案儲存等等細節,周不器是啥也聽不懂。
但有一點聽懂了。
這裡的技術分歧很明顯。
如果所有的技術細節都是我們自己搞,那發展起來就太慢了。要不要向外部尋求技術支援?就比如檔案儲存技術,ibm、微軟這些巨頭都可以提供技術支援、技術諮詢的服務。
自己做一半,再讓外人幫著做一半,雲端計算工作做起來不就簡單了嗎?
然後,就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支援積極對外合作從外面引進技術的有沈向陽、許亮傑等海歸科學家代表。支援獨立自主做研究的有王建博士、楊振坤博士等一批國產科學家。
從級別上來看,當然是技術長沈向陽和高階副總裁許亮傑的話語權更大。
這件事周不器如果不定性,王建和楊振坤這些人很難爭過他們。
周不器很慎重地道:“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還是自主可控,掌握在手裡的才是自己的。我這不是給大家制造焦慮,這是戰略。淘寶把百度都遮蔽了,因為不可控的流量就不是流量。這是多大的魄力?我們也要如此。對紫微星來說……別的業務還好辦,可雲端計算是我們重點發力的技術工程,一定要自主可控,要把命脈把握在我們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