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制式規格,應該是清代的重臣所建。
主墓門足有四米多高,造型既精緻氣派。
上方牌匾,鎏金鐫刻著“名高五馬”四個大字。
墓室地面鋪設青磚,擺放一米長的供桌,牆壁、拱圈都是上等石料。
然而,古怪的是——
這墓室並未封門,而是大敞四開。
後殿的矮拱門,就立於荒山後坡,隱蔽於一人多高的茂密雜草叢中。
老爺子他們當初,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僅憑著一把鏟子,便進入了墓穴之中。
看著那寬敞氣派的甬道,大夥別提有多激動。
白撿了個油鬥,心裡全都美得冒泡。
然而,越向內走,大夥卻越犯起了嘀咕。
那墓室雖說規格制式,豪華驚人。
但內裡,確是空空如也。
大夥來來回回走了兩趟,愣是連個燭臺的影子也沒見到。
那墓穴周圍,也並無其他盜洞。
絲毫沒有被盜掘過的痕跡。
就在大夥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老爺子才猛地一拍額頭。
連連搖頭,高聲叫道:
“咱們這是拄著柺棍上煤堆, 尋著倒黴了!”
“這是個荒冢啊!”
出來後,從周圍村民的嘴裡,大夥才得知了那荒冢的來由。
那墓主,本是清朝的從三品光祿寺卿。
子女雙全之時,便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
官高位重,家境富裕,墓室修的也是有模有樣。
興師動眾,耗費的人力物力,甚是驚人。
年近半百,才終於完工。
然而,就在墓室竣工的第二年。
官運亨通,機緣巧合之下,竟直接被提拔為從一品協辦大學士。
皇帝看在他忠心樸實,再加上年歲漸高。
便命工匠,按照從一品的規格。
擇皇城外風水寶地,興建陵墓為賞賜。
因此,這荒山後坡的墓穴,也就被閒置荒廢。
趙喆回憶著老爺子所述的經歷,與眼前這墓,實在是異曲同工。
思來想去,開口叫住秦淮,說道:
“回去吧。”
“這是荒冢,根本沒有明器。”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