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來不及逃走的江東兵做了俘虜,張遼在押解他們回城的途中問道:“有個紫色鬍子的小兒,上半身長下半身短,箭射得還挺準,這人是誰啊?”
“那就是孫權啊!”
“是孫權。”
“那便是孫權。”
……
俘虜們紛紛開口回答道。
“哎呀!”
張遼和樂進一聽這話,悔得腸子都青了,紛紛感嘆著“萬戶侯跑了”。
“這孫權命真大,這都能跑了。”
“早知道是他,就算是天涯海角也得活捉了他啊!”
“可惜,早知道他就是孫權,一定活捉了他。”
……
曹軍將士們聽了這話,全都聚攏在一起詢問俘虜打聽孫權,聽到果真是放跑了孫權,全都哀嚎聲震天響。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曹操名義雖非天子,但實際已經有天子之實。
南匈奴的呼廚泉單于前來拜賀,曹操趁機將他扣在了鄴城,只放了右賢王去卑回去代替呼廚泉。
曹操隨後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每部選擇一位匈奴貴族擔任首領,下設司馬一人,全部都由曹操指派的漢人擔任,負責對各部匈奴進行監督。
在強大的軍事威懾下,匈奴族人的生死大權實際上已全部掌握在了曹操手裡,南匈奴作為一個國家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此時代郡的三位烏桓首領自稱單于,驕橫跋扈,攪擾北方,於是曹操任命參丞相軍事裴潛為代郡太守。
裴潛到任後,安撫烏桓首領,並果斷誅殺了與之勾結的十餘名漢族官員,迅速安定了代郡的政局。
在穩定了北方邊境之後,曹操於同年十月再次南下征討孫權,同時命人前赴丹陽和潘陽等地,賜予山越宗帥尤突印綬,令尤突、費棧等山越舉兵騷擾孫權後方煽動。
孫權聞訊後急令賀齊和陸遜分率兵馬平定叛亂,並命呂蒙為濡須督,率領蔣欽等將領據守塢堡,迎戰曹軍。
這時離赤壁之戰已經過去八年,這是曹操的第四次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