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之後的十月二十五日,我恭敬地跪在了朝堂之上,李叔叔穩坐到龍榻之上,邊上,一位宣旨官,宣讀了對我的任命,加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銜、加正三品冠軍大將軍銜、定遼縣公,太孫太傅。並且成為了正在建設當中地大唐京師大學堂地第一任院正。
當著滿朝文武,一臉慈祥的李叔叔、一臉激動地李治,還有感懷得老淚縱橫的父親的面,皇太孫李福恭恭敬敬地向我行拜師禮的那一剎那,我清楚地知道,歷史,已經百分之百地離開了原本地那一條支線,向著一條,無人知曉的前路緩緩而又堅定地前行。大唐,業已經讓我調教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大唐帝國,我睿智的目光,彷彿穿透了千年,看到了大唐帝國的未來,甚至看到了宇宙的終結……
大唐紀年三十四年,貞觀二十五年初。在吐蕃叛軍和尼泊爾大軍的雙重壓力之下吐蕃國內亂分出了勝負,吐蕃國相祿東贊攜其幼主投奔了程知節,兩個月後,大唐帝國大軍由青海湖和東吐蕃出兵十萬,橫掃吐蕃,吐蕃王爺芒布松贊連敗數仗之後,最終在邏些城外,向程知節請降。祿東贊及其親眷和著吐蕃王室皆盡遷入大唐長安居住或為官,而文成公主亦回長安居住,至此,吐蕃國,已經沒入了歷史地長河之中。
至於尼泊爾,被從天竺而來的大唐精銳給蕩平,其國主亦降,同樣去大唐長安養老。至此,大唐帝國將吐蕃、泥泊爾、天竺連成了一片,將天竺僧人皆盡趕向西方傳教……
而大唐削同州、華州,併入渭南特區,繼續進行稅賦和官吏改革。而同時,遼東道、藤原道、劍南道、流求、波斯都護府紛紛開始實行新的稅賦政策。
大唐紀年三十五年,貞觀二十六年末,南亞的香料之島被一位大唐探險者所發現。這位探險者由此而暴富,一時間,引得大唐的海事探險和貿易事業是愈引愈烈。晉陽公主下嫁房玄齡三子,一門兩附馬,房府一門三傑傳為美談,
大唐紀年三十六年,貞觀二十七年秋,段雲松所派出的探險隊帶回來了百名印第安人和很多種新奇的物種辣椒、玉米、土豆等向唐太宗進獻。並且告知唐太宗,這些便是白帝少昊的子孫後代,而且還帶了一了張巨大地地圖和著幾塊重達數金重的天然金塊。看著那一幅巨大的地圖上那幾乎與大唐帝國等同的疆域,還有那些黃金,唐太宗決定,大力拓展大唐的海運,爭取早日地使得那些少昊的子孫能迴歸華夏文明的懷抱,成為一家人。
同年年末。
大唐紀年三十七年。貞觀二十八年,第一杆遂發火槍問世。貞觀二十九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大唐火器局進行折分,分為民用火器局和軍事火器局……
貞觀二十九年末,唐太宗下令成立大唐第一隻火槍部隊:神機衛,而同年,大唐皇帝李世民宣佈,在大唐帝國全國開始推行新的稅賦制度和官吏制度。也就是這一年,大唐一代名相房玄齡離世……
大唐紀年三十九年,貞觀三十年初,風疾復發,遂不理事,交由太子李治監國,三省六部輔政,並立下詔令,但凡新任大唐帝國皇帝,都必須遵守其所書之《帝範》,不得違逆,否則,不得入李氏宗廟配享香火。貞觀三十年夏,大唐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去世,舉國皆哀……
李治於貞觀三十年秋末登基,在大唐新任首輔馬周地主持下,李治向著唐太宗留下的《帝範》宣誓就任大唐帝國第三任皇帝……
大唐紀年四十年,李治改年號為永昌,並於當年年末,下詔,改大唐京師大學堂為大唐皇家大學堂,定遼縣公房遺愛為國子監祭酒兼大唐皇家大學堂祭酒……
大唐紀年四十二年,永昌三年,席君賣領遠征軍聯合西突厥,大破君士坦丁堡,燒殺搶掠整整十日,由此,歐洲的最堅固的、儲存了歐洲最後一絲文明的堡壘被打碎,三十七萬突厥大軍揮師西進,殺入西歐,整個西歐陷入了連天地戰火之中,君士坦丁堡為大唐帝國西秦大都護府,永昌五年,遷民十萬入駐西秦大都護府。
大唐紀年四十四年,永昌五年,大食帝國第四任哈里發阿里連戰連退,東進之心完全絕望之後,與大唐約定互不侵犯條約,轉而西進,於永昌七年,經由非洲西部,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西歐蠻子腹背受敵,西突厥數十萬大軍一路燒殺擄掠,最後分兵進入了亞平寧半島和巴黎平原,所過之處,西歐蠻子們的無數歷史名城皆成飛灰,後,西突厥一部定居巴黎平原,稱為比薩大帝國,一部佔據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仍舊稱為突厥帝國。
而大食蠻子佔據了伊比利亞半島,西歐蠻子只剩下了最後一塊保留地:阿基坦盆地。最後成為了大食帝國的附庸 ,而大唐帝國,牢牢地佔據了小亞細亞半島,續席君賣、黑齒常之之後,明威將軍房德成為了第三任西秦大都護府大都護。
而北部,與突厥人化疆而治,以弟聶伯河及瓦爾代丘陵為分隔線,並且中西亞諸國皆盡納入我大唐帝國疆域。而後。在小亞細亞半島和中亞地區,都變成了漢語和漢文化地區。
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了大唐紀年九十七年方才結束,而由於西突蠻子的燒殺擄掠,使得古馬羅等多座歷史名城和古代典籍被破壞得幾乎沒有一丁點殘渣,而原本地單一宗教聖城羅馬更是變成了一堆廢墟。而原本的西方宗教,也因為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祆教及逃亡至波斯之後又回到西歐的景教等各種宗教的紛紛湧成,使得歐洲變成了世界上信仰最雜亂地地區。
大唐紀年四十八年。永昌十年,大唐帝國威遠侯房斌第一次遠航到達大洋島(澳大利亞),永昌十五年,大唐遷民十萬進駐大洋島宣佈大洋島為大唐帝國領土並納入版圖。永昌二十年,遠航至北美洲。同年,遷民十五萬,建立了第一座城池:少昊城……
永昌十一年,太子、遼王李福迎娶太子妃房珏。定遼縣公房俊改封安國公,高陽公主晉高陽長公主,其子房拓無意為官,一直在大唐曲江學院之中任教,深得其父學術之真傳,後為大唐國子監祭酒。房寬入大唐皇家軍事學院學習。房慧嫁與吳王李恪之子,後來被封為天竺王的李仁……
永昌十二年,蘇定芳由天竺出兵討伐叛亂的吐火羅等中亞十七國。毀城百餘,破兵十餘萬,中亞諸國皆盡攝服,吐火羅由此而滅……
同年,晉陽公主的夫婿房正率大軍,再徵北疆。其中火炮千門,騎兵火槍手萬名,陌刀手和大唐精騎兩萬。計五萬人。連破反亂地鐵勒九姓和党項大軍十五萬,掠起人口十萬。牛馬無數,永昌十九年,房正再次出征,領火炮千門,騎兵火槍手三萬及其他精銳計八萬餘人,討伐搶劫大唐商販,殺人奪財的回紇。回紇可汗糾集結骨、骨利幹、僕骨,號稱三十萬大軍,於貝加爾湖畔與大唐精銳作戰,是役,三十萬大軍戰死受降者計十八萬人,房正親統精騎追擊,最後斬回紇可汗獨解支於貝加爾湖畔,由此,北庭再無敢言戰之部族。
永昌十五年,薛仁貴領大軍南進,破反亂的驃國及真臘,擄其國主回長安受降,兩國由此納入大唐版圖。
永昌十七年,皇太孫李基冊封為遼王,拜安國公房俊為太孫太傅……
永昌二十三年,高宗李治封禪泰山,並在《帝範》之中再添一筆,除叛國之罪,禁止株連……
永昌二十七年,高宗李治應太傅房俊之請,成立內閣,吳王李恪任第一任首相……
大唐紀年六十六年,永昌二十八年,高宗病危,永昌二十九年,高宗亡,太子李福登基,次年改年號為天寶,冊遼王李基為太子,高陽公主為大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