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現在在各大影院之內還是《上仙》佔上風,常曉波更是激動不已。
雖然之前也設想過,《上仙》一定會弔打《活著》,但是當想象變為現實的時候,常曉波還是開心的不得了。
……
而此時此刻在各地的電影院內,《活著》的第一場電影也結束了放映,首批觀看了《活著》的觀眾們也都走出了放映廳。
雖然每個人眼角都有些許的泛紅,但是隻要是從放映廳當中走出的人,沒有一個都不在誇讚《活著》的精彩。
有些還在排隊等待著第二場的觀眾們,看到有人走出放映廳之後,有幾個膽大的便湊上去開口問道。
“怎麼樣啊,感覺值得看嗎?”
“小夥子,阿姨這麼和你說吧,這部電影在還原當初方面上,已經做到了極致,甚至它都把我們帶回了當時的那個年代……去看看吧,年輕人就應該要多看看這樣的電影。”
另外的幾個人也都開始和排隊買票的觀眾安利起了《活著》,只要是看過的人就沒有一個人不誇的。
《活著》看似講述了一個關於長壽的悲劇,其實中心思想是想透過福貴一生顛沛流離的命運,突出“命運”與“個體”之間矛盾與共存的關係。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夠感動到大家。
經過觀眾們這麼一說,許多排隊準備要買《上仙》的人也開始改變了主意,紛紛表示準備買《活著》的票,想要一探究竟。
更有趣的是,這樣的場景不僅僅只出現在了一個電影院當中,全國各地的電影院中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活著》的電影票也突然開始大賣起來。
……
除了觀眾們關注著《活著》,文化總局自從《活著》上映之後,就已經開始關注起了《活著》。
畢竟《活著》可是在所有參加了電影徵集活動的電影中第一部上映的,而且還是影視圈新晉導演楊北親手執筆的電影,文化總局自然也會多關注一下。
而《活著》又是一部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較長的一部影片,部分觀眾甚至給出了這是楊北最佳代表作的極高評價。
這部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
在文化總局的人看過電影之後,也都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動,幾乎每一個人都落下了眼淚。
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
正是因為《活著》的優秀,就連一向對於電影要求十分嚴苛的文化總局,在《活著》的面前也都給出了高評價。
文化總局的好評,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斷的湧入了電影院,想要親自看看被文化總局認證過的電影到底有多麼優秀……
同時,不僅僅是隻有《活著》的票房在增長著,《上仙》也是好評如潮,票房也在不斷增加著,兩部電影都像是在努力前進著,就像是要一較高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