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城全部是清一色的生產建築,主要是為了建設好生產場所,這樣就能有源源不斷的資源從城裡直接流出,支援下一步的擴張。
外城的居住地就建得很簡單。
而現在酒精作坊那邊,簽到的獎勵品已經達到了最大限度。除了每天所需的用量,陸舟還保持了有30升的庫存。
所以就目前來看,酒精作坊那邊已經不著急需要簽到。
陸舟現在進到生產工地之後,先是來了一個鍊鐵爐邊: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512塊65鋼!】
陸舟看了爐子裡邊的鋼鐵,這樣一來,從陸莊輸送來的鋼鐵在使用完畢之後,就有了新的補足。
剛好與建城所需達到平衡。
再也不需要運輸和等待。
而現在風車的“大牙齒”也已經安裝了上去。
明天陸舟還可以前往造紙作坊,下一步增加做紙包彈所需要的原料。
這樣在這一片陌生的區域裡,大部分的物資,總算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陸舟在遠北的擴張方式是模仿著沙俄,但速度絕對是極快。
而且陸舟還終於發現了系統的另一個好處。
這個好處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因為按照系統的簽到要求,看起來前期有些苛刻,需要工匠建出一定的生產場合才能簽到。
生產場合還必須要合理生產出產品。
而古代的工匠也不是傻子,只要給他們一個合適的平臺作為引導,就能很快的摸索下去。
工匠們在這一個過程中,思維跟技能得到了鍛鍊。
所以陸舟在外邊的時候,處在大後方的生產還不至於徹底崩潰,至少能夠依照著思路和架構,做到日常的自給自足。
只需略微的就已經足夠了。
這樣就極其有助於陸舟擴張之後的領地穩定。
而且,就現在的效果來看是有的,工匠在這裡建的生產場合愈發熟練,甚至不需要陸舟的指導能能做出了一些最佳化和引申。
系統的外掛成為了推動生產進步的牽引。
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就算再怎麼有先進知識,在古代要真想建出個能生產出現代鋼鐵的工廠.......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來看,起碼也得小半輩子的事情......
陸舟以後的工業發展,還必須是不斷的培養和發掘人才。
然後利用系統作為推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見到更多現代化的東西。
......
“主公,咱們在明邊的探子已經回來了!”
陸舟剛出了內城,就見到杜二孃過來稟報,再往後邊一看,果然是見到了一行風塵僕僕的人。
陸舟不由心頭一動。
這些是偽裝成范家商隊的壯丁,被派去了建州地界之後,又轉而去了趟明邊。
明明是冒牌貨,可這一路上居然走得極為順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