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惡念空間 > 說一下自己的迷茫與感動

說一下自己的迷茫與感動

來紅袖添香寫的第一本書,也就是前作《寫心流年》,從2019年8月7日開始連載,至2020年10月30日完結,歷時14個月,全程一直是自己寫,自己看,幾乎沒和任何一個讀者互動過,或者說壓根就沒有讀者。

那期間我迷茫過,一直思考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寫這一本書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好多好多事情。

或許是那每月都會按時打入我卡中的六百塊一直推動著我,鼓勵著我。在這個金錢似乎大於一切的時代,寫書能收到錢,我還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呢?

所以我一直堅持著,不知不覺中,有了慣性。

慣性就是當一個人習慣了某一件事,在沒有其他外力干擾的情況下,就一定會將那件事進行下去。

所以寫《惡念空間》時,連續四個月上不了架,一分錢也拿不到,我依舊保持更新,堅持了下來。

這就是慣性的力量。

我深信著,只要能一直寫下去,有朝一日終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如果這本書不行,沒關係,將詞彙與經驗積累起來,再征戰下本書就行了。

週而復始地嘗試,一如簷前一滴又一滴墜落的水珠,終會將地面擊出豌豆大的水窩。

所謂滴水穿石,無非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寫書一直是不緊不慢,徐徐推進,安靜等待某一個讀者注意到我的那一刻。

然而我這麼做,宛如傻乎乎地守在沒有“她”的城市裡等待“她”的出現,全是虛妄罷了。

我就這樣一直迷茫著,試圖從自己親手打出來的一個個文字裡,找出一張可愛的臉,結果卻找出了一個用染料鬼畫桃符的小丑。

原來啊,我連最基本的“主謂賓,定狀補”都沒弄清楚,隨便找一句話出來,別字別詞連篇,列風淫雨(幸好電腦打不出錯字,不然我可能也是錯字連篇)。

還在山腳的我,居然幻想著山頂的無限風光,怎麼可能不迷茫?

我慢慢意識到,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寫作無法一蹴而就,但也絕對不能慢條斯理慢慢摸索。

其實很多問題是稍一思考便能有效避免的。

我在年初看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是一本較出名的,語文課本上有節選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記不得是幾年級的課文了。

我忽然想起林海音在文中寫道“我還小,分不清天和海,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等我長大了要寫一本書,把天和海、好人和壞人分清楚”,這不是原文,但大概是這個意思。

我總覺得這句似乎帶著濃重稚氣的話,有著某種無法表達出來的感動。

七歲的小姑娘,睜著亮晶晶的大眼睛,思考天與海,好人與壞人的區別,竟是那麼的可愛。

所以文字裡藏著感動,那些文學大家總能用言簡意賅的文字,引匯出如洪水決堤一般的滔天風浪。

於是我明白了,想要寫好一本好書,少不了感動,而要感動讀者,先要感動自己。

感動是什麼?

數年前坐在電腦前,開啟《愛奇藝》看《火影忍者》,十年火影迷終於等到邁特凱開八門了,那一瞬間的歡忻鼓舞,熱血澎湃;

抑或是童年時代,在電車上拋下一句“全國大賽見”就是一整個青春的《灌籃高手》,終於要出劇場版,播放遲來的全國大賽了;

感動是一種漫長的等待,宛如積蓄在地幔的熔岩,在某個時刻,某一瞬的呼嘯噴湧。

在這個生活節奏快到男女生可以在一天內談戀愛,牽手,看電影,吃零食,玩遊戲,然後分手的時代,也變成了快餐式消費,只要能博人一樂,似乎無論怎麼寫都無關緊要。

浮躁的心等不到漫長感動的到來,我也沒有本事用數年時間去寫一本書,鋪墊幾百萬字,然後用一萬字來寫最後的感動——估計那種別說讀者,連作者自己也看不下去。

所以到底要怎樣才能用簡短的文字將那宛如火山噴發的感動寫出來,對目前的我而言,是一大難題。

幾天前接到一個老同學的電話。

她長得不好,性格也不好,但對我好像懷著異樣的情感。

她在電話裡對我說“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女朋友,那就找我吧,我隨時可以離婚”。

我敢肯定那是玩笑話,但我依舊很感動,導致晚上胃口大開,吃了三大碗乾飯。

總而言之,我好像摸索到了一點什麼,一時間表達不清楚。

《惡念空間》以現在的更新速度,月底前能完本,之後應該會停筆一段時間,慢慢琢磨那讓人情不自禁紅了眼圈的感動。

人總是會進步的,我的下本書應該會更好,雖然那很可能是我在紅袖寫的最後一本書了——因為我發現我來紅袖添香寫書,本就犯了最低階、也最難彌補的錯誤,而且是十來萬字的短篇,但我依舊信心滿滿。

最新小說: 一人之下:天師府出了個道劍仙? 讓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 上山十幾年,下山即無敵 惡靈資訊庫 我在廢土世界撿垃圾 我的農場在星際 末世文惡毒女配?囂張一日是一日 異域夢迴館 西遊,原來我是系統任務釋出人 我死後成了全師門的白月光 八零嬌妻野又辣,撿個糙漢來發家 鴻蒙系統之捉妖指南 大牌丫頭等你來 江心攏潮汐 盜墓:說書賊貓,鷓鴣哨拜見 接受荏苒 人在異界:開局截胡神級資源 穿書後發現全員線上崩人設 濁有清歡 無極風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