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盜夢空間》從立項開始,宣傳工作就沒有停止過。
宣傳團隊早在影片還沒開始正式拍攝前,就做了一個《盜夢空間》的主題網站。該網站一開始沒有其他頁面,就只有一個主頁,而在主頁上是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
這就是網站的全部了,宣傳團隊沒有對此做出任何說明。他們只是時不時地打廣告,把觀眾引流到這個網站上,而在這方面,今日頭條是他們重要的廣告合作伙伴。
《盜夢空間》的宣傳團隊和今日頭條達成了一項合作交易,投入一筆費用,今日頭條則負責在大資料中計算中,向那些傾向於“電影資訊”的觀眾有限度地、傾向性地展現《盜夢空間》主題網站的相關新聞。
這效果不錯,網站的瀏覽量還行。根據市場調查,這種遮遮掩掩的飢餓式資訊營銷效果也很好,接觸到該網站的觀眾,有超過76%的人因為好奇,主動去搜尋了類似於“夢和陀螺”的內容。
這是第一步。
當影片的拍攝程序一點點推進時,宣傳團隊開啟了第二波攻勢。
他們在網站上開放了更多內容,卻不是預告片這種直接告訴你“這部電影講了什麼”,而是一種委婉的方式——他們從“夢境機技術”“意識犯罪”等幾個點來展開,從夢境科學這個點開始,一點點地普及知識。每隔一段時間,放出來一些相關的知識材料。
宣傳團隊還讓王盤配合拍攝了一段王盤採訪夢境科學家的短片,雙方探討了夢境科學、意識犯罪原理、乃至於莊周夢蝶這樣的哲學問題。
一切都煞有介事,每一個“專家”,每一份“資料”都看起來有模有樣,既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那些材料的來源處,一看名字更是個個都高大上。
這是第二步。
根據市場調查,這些措施效果不錯,絕大部分的網友都對這些知識和短片中所描繪的夢境科學前景產生了興趣,有些人還確實思考起了這種技術在未來是否能夠得到實現。
這種宣傳模式,使得劇組雖然在娛樂圈神隱了一年,可是《盜夢空間》的熱度卻沒有冷卻,反而是在緩慢地穩定增長中。
可是這樣的宣傳模式也產生了兩個弊端,一,那就是因為宣傳時間線拉得太長,總是神神秘秘不放乾料,部分觀眾開始產生了厭倦感。
這就好像一個穿的若隱若現的美女在你面前蹭啊蹭的,你毫無疑問很興奮,可是她就這麼蹭了一年,還是沒有真刀實槍,再石更的人也石更不起來了——誰能充血一年啊?
第二個弊端,就是這些知識材料太硬核、太真了,讓許多觀眾產生了一種“這部電影會很難懂”“或許很艱深”的感覺。
一部分硬核電影粉絲對此很興奮,但是另一部分觀眾看電影就是圖個樂,一產生這種提前的感覺,不免就讓他們產生了退縮心理,猶豫到時候是不是要去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了。
畢竟他們看電影就是圖個樂、閤家歡,看這種電影、到時候一腦袋稀裡糊塗的出來,那不是找罪受嗎?
在這種情況下,《盜夢空間》終於定檔。
宣傳團隊的第三步,正式邁開——這並不是時間上的巧合,宣傳團隊從一開始就和劇組方面保持著緊密的聯絡,獲取製作程序,他們的方案全是配合著劇組進度來的。
在第三步中,資金瘋狂投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