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偉對於自己在盤古文化的工作非常滿意,不過有的時候他也會不安,畢竟什麼事都不幹就有這麼好的薪資待遇有那麼點詭異。
他也向管人力的史明透露過這個想法,但是據史明說,大老闆的意思是他們這幾個管培生剛入職,對行業和公司還不熟悉,等到他們熟悉並展現了相應的能力後,自然會有正式的工作交給他們去做的,現階段就是學習。
孟兆偉接受了這個說法,然後繼續快樂地吃喝玩樂,內心中盼著這個“學習階段”越長越好。
巧了,王盤也是這麼想的。這位大老闆甚至都懶得再來管盤古文化的這檔子事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三才投資。
三才投資就是盤古文化隔壁的那家公司,各項執照都辦下來了,基本構架也搭建了起來,目前首要任務就是找一個合適的投資專案,正式開始第一項業務。
為此,王盤又找到了一家光石資本。
光石資本是一家FA機構,致力於為夏國經濟創業者、投資者提供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就是一家中介機構,一手找需要資金的創業專案,一手找投資人,幫助他們達成交易,從中賺取服務費。
王盤就是讓他們為自己找專案的,這也是他虧錢大計中重要的一環,而目前,他還真從中找到了一個感興趣的專案。
這個專案的創業者名叫張沐川,相關資料他都已經瞭解過了,甚是滿意,約定了對方在今天見面。
……
亢龍大道上,車水馬龍,張沐川坐在一輛轎車的後排。
光石資本的張瓊坐在他旁邊,正對他說著話:“……別一上來就說你的那些目標,也別說程式碼什麼的,投資人需要的是一個具體的專案,一個切實可行的盈利目標——至少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盈利專案,是能夠得到回報的。”
張沐川悶聲不響。
這是一個30左右的男子,其貌不揚,戴著一副眼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不善言辭的理工男。
他耳邊聽著張瓊的嘮叨,心裡想著自己的事情。
這是他的第五次創業了,前四次皆以失敗告終。雖然前面的四次創業沒賺到什麼錢,但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累積了許多經驗和技術,最重要的是他感覺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所以果斷開始了這第五次創業。
對於這次創業他是充滿了信心的,賭上了自己這些年積攢的所有積蓄,拉了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做出了第一個產品,一款主打社群的即時通訊類APP“同好”,結果“同好”上線之後,市場反向很是慘淡。
張沐川在堅持了一陣子後眼見這樣不是辦法,又開始了第二個專案的研發,但是他自己的錢燒得差不多了,專案要進行,急需新資金的注入。
為此,他先是把自己這些年累積的一點人脈先找了一遍,但是談了一圈後沒人願意投資。
然後他又找到了光石資本,對方幫他牽了一些投資人,但是也全部都沒有成功。
到目前為止,他前後總共已經見過57個投資人了,今天這是第58個。
“……你這個專案的目標領域還是太大了,現在天使輪的投資人更傾向於細分行業的,細分行業意味著競爭不那麼激烈,機會大。”
張瓊掰著手指頭給他數:“特色、技術、團隊加細分行業,這是我跟你說過的。雖然你們的產品定了,但是你可以改戰略目標,別想一步登上月球,可以先把自己閹割進入了一個細分行業,對於投資人來說更加靠譜。”
張沐川還是沒吭聲,只是點了點頭。
他在迷茫。
或許自己真的不適合創業,所謂的“時代脈搏”,也只不過是他的自以為。
第一款產品的失敗,連續這麼多位投資人的一一否定,把張沐川的信心一點一點選潰……
二十分鐘後,車子停在了淨月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