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九州士子的眼中,大夏只不過是一個剛剛建立的蠻夷之國。
而一直沒有開發的淮野之地,應該也是一個相對落後、偏僻甚至有些野蠻的地方。
但現在,看著這漫山遍野的良田,正在瘋狂翻新的大量城池,以及已經初具雛形的青磚小鎮。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斥著巨大的震撼以及極大的好奇心。
特別是看到大夏的普通百姓,居然個個面色紅潤,氣質昂揚,身上的衣服雖然不華麗,但都乾淨得體。
鋪滿青磚的大街上,是熙攘而又繁華的街景。
既無沿街乞討的乞丐,也沒有居無定所的老人。
雙目所及是無比繁茂的街市,傳入耳中的是連綿不絕的叫賣聲。
就連那在九州各國永遠不會斷絕的馬糞和廢水的腥臭氣息,都被一股撲鼻的食物異香所代替。
眼前所見到的景象,不得不讓所有前來計程車子陷入思考。
此時,瀚海城北方三座巨大的港口中,無數的貨物和人員在其中飛快的轉運著。
燕國的戰亂讓大部分商隊和想要前來大夏的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水路。
好在燕國東面的通運港口可以連線四面八方,大夏的商隊也具有強大的承載力。
在有些超負荷的承載之下,終於勉強將這一波航運高潮給壓制了下去。
而那些跟隨著商隊而來的九州士子剛剛落地,便被免費攜帶他們的商隊,派出幾位夥計領到了一片龐大的小鎮之中。
青磚古瓦的小鎮門口,無數行色各異的聲音在大聲的叫喊著。
“燕國的來這裡,這裡負責燕國考生的接待。”
“三晉之地的在這裡,老鄉們快點過來呀。”
來自各地不同的口音相互交雜,隨後分為了四個涇渭分明的群體。
這是大夏根據考生情況做出的改變。
九州各國雖然文字方面大致相同,但每一國都有自己獨屬的語言。
如果任意讓這些考生混雜,一來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矛盾,二來也增加了考試閱卷以及管理的難度。
所以大夏乾脆在源頭上就將他們分為了四部分,每一部分都分配到了淮野之地的兩個城池。
這樣一來,不但減少矛盾,方便管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相對公平了。
畢竟九州各國子民的擅長方向,其實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趙國三面皆敵,以武立國,鐵騎縱橫天下,勇武之士較多。
楚國以陰陽家治國,同時氏族的勢力極為龐大,所以權謀之士較多。
晉國倒是文武兼備,同時國內有問道學宮。
可惜其雖學術鼎盛,但人才之間的相互爭鬥也格外劇烈,導致屢屢錯失大賢。
其他幾個國家就有相當多的大才,是從晉國離開的。
齊國商業發達,工匠之術獨到,國內河道縱橫水網遍佈,水戰人才極多,同時也不乏雜家大才。
燕國貴族統治,遊俠遍地,同時有獨步天下的築城和防禦之術。
人才相當平均,但其中所出之士,大機率固守有餘,開拓不足。
這些擅長不同方面的人才,如果交雜在一起進行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