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函谷關被秦御攻下之後,蒙武是不可能帶著大軍進函谷關的,所以乾脆將所有人留給姜山。
而且在見到清風寨無比繁榮的發展景象後,蒙武明白姜山不會困頓於此地太久。
即使自己出了什麼意外,蒙雙也能將蒙府傳承下去。
姜山並沒有讓蒙武一個人走,而是派了一個使者和商隊一同前往。
清官難斷家務事,姜山並不是要威脅秦御,而是希望秦御可以考慮一下秦羋的感受。
他們兩個如果真的起了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有某一方戰死。
那被夾在中間的秦羋只怕會十分難受。
蒙武走後的幾天,清風寨一切如故,函谷關的局勢也逐漸變得明朗。
蒙武只是安靜的待在函谷關中,並沒有多餘的動作。
但秦御的大軍卻止步在了那三座小城之中。
燕王在發現函谷關被攻破的第一時間,便請了霍黯來負責其餘城池的防守。
而霍黯只是在每座城池上放了一塊黑色的腰帶,居然就讓秦御大軍寸步難行。
霍黯也不出城反擊,只是每天都呆在城池的工匠坊中,鑽研著自己的東西。
如果依這種局勢發展下去,只怕最終的結果依舊是議和。
畢竟秦御後勤是無法支撐連續不斷進攻的,而燕國本來就屬於那種,只捱打不進攻的烏龜型選手。
而且這次損失慘重之下,估計也沒有什麼膽子,伸出自己的頭。
就在姜山以為自己可以安安靜靜的等到諸多奇觀建造完畢,清風寨立國之時。
兩個爆炸式的資訊,突然傳回了清風寨。
韓,魏,晉三家,將原本九州第一大國的晉國,分為了三個國家。
更關鍵的是。
這次淮野之地的大戰,以及不知什麼時候閒逛到晉國的蒯通,居然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晉國在近百年內,權利都是被晉王和韓,魏兩家分割。
在晉國,韓,魏兩個氏族說出的話,有時候比晉王還要管用。
而在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情況下,三家早就已經充滿了各種裂痕。
只是一直維持著表面上的和諧而已。
這一次的導火索就是晉王太過於年幼,而身為外戚太后代替他掌管政權。
這原本只是一種權宜之策,但晉國的竇太后,卻變本加厲的想要將原本應該屬於晉王的權利收回來。
原本在竇太后一連串犀利的手段之下,韓魏兩家也準備暫且臣服。
畢竟內有九州各國,外部還有異族的侵擾,內訌只會導致三敗俱傷。
但誰也沒想到,這一次的燕趙聯軍竟然會敗得如此之慘,幾乎等於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晉國來自於內部的壓力,幾乎瞬間消滅乾淨。
唯一還有餘力的齊國,還是個瘋狂搖擺的牆頭草,而且軍事力量也並不強大。
與此同時,一個神秘的謀士也來到了此地,對著這兩個氏族的族長,提出了一個無比誘惑的建議。
三家分晉。
原本這種封臣分裂國家的舉動,一旦被發現,必然會被周圍的所有氏族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