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阿拉伯數字和各種加減乘除的計算規則,其他人根本看不懂。
秦羋倒是勉強搞清楚了一部分,但在抓耳撓腮計算了一段時間後,卻又將賬本丟還給了姜山。
她用自己的行為生動形象的詮釋了什麼叫,人被逼急了什麼都能做得出來,除了數學題。
這讓原本一腔雄心的姜山終於冷靜了下來,要想政通人和,必須要從人才開始抓起。
不然那麼多大小事務全由他一人操辦,怕是累到死也完不成。
至於再次召喚華夏人傑,源點倒是又有了。
這幾天邢道榮在幫穆雷訓練新兵的時候,獲得了500新兵的掌控權,順帶著讓姜山又多了五千多源點。
但華夏人傑和姜山的現代思維,也一樣有很大的阻隔,光靠三五個的數量,也撐不起將來的基層建設。
目前已經有一個邢道榮了,如果再陸續冒出其他人,姜山怕秦羋產生一些情緒,反而會影響到他的行動。
在沒有必要性和充足源點產生決定性力量的情況下,姜山決定暫緩召喚華夏人傑。
反正如果他想召喚,也可以在一瞬間全部召喚出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為了將來能夠從氏族的話語體系中掙脫,必須先抓教育,走人才發展戰略,打通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
而這一切便從姜山從秦羋那裡討要過來的這一百人開始,多了他也教不了,少了又起不了多大作用。
幸好這些人都是姜山挑選出來的精英,智力就沒幾個低的。
在摸索中,姜山也找到了適合這些初學者的知識。
首先,工匠那邊要想做事,必先統一度量衡,而且最好還可以識字寫字。
這樣一些技巧和經驗就方便總結和歸納,為之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姜山在典籍中發現這個世界也是春夏秋冬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氣候如出一轍。
所以農夫那邊最好可以明白24節氣,懂得依照氣節進行種植,而非單純的依靠經驗。
那些獵人將來可以作為斥候的隊正,所以要可以依靠等高線來畫地圖。
根據地勢判斷水流的流向,數學,地理都懂一些,應該不過分吧!
小葵花……不對,求知課堂開課了。
姜山一邊往前走著,一邊心中默默思量。
而後面跟著的秦風卻還在默默唸叨著:“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快樂了十幾年之後,終於感受到了來自九年義務教育的殘酷洗禮。
當然,這個時代人對於知識的渴求,也非現代人所能比擬的,他現在也算是痛並快樂著。
教室開在寨主府西南角一間空置的雜物間裡,此時已經有三十多人就著草蓆席地而坐。
這間空置的雜物間不算小,但要想裝下所有人卻也太過擁擠,所以姜山將他們分成了三個時間段。
但秦風二人和那十個少年卻要全天進行學習,同時還要完成姜山單獨佈置的家庭作業。
那些從賬簿上摘抄下來的賬目和雞兔同籠之類的題目,被姜山整理後變成了名為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恐怖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