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李忠信接觸到很多黑平臺,像一些微盤了的平臺,基本上都是黑平臺,他們和下面的投資人進行對賭,只不過走勢是按照國際上的走勢來給投資人看而已。
第二種模式呢!是stp模式,也就是我們說的經紀商。
Stp經紀商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做市商經濟商。
這種經濟上,大部分時間顯示自己的報價,這個報價與銀行間的報價有一定相關性的報價。
Stp經紀商的佣金來自兩個來源,一個是客戶失敗以後的損失,另外的則是成功使用者的佣金。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當你交易兩個點的點差的時候,經紀商卻以同樣的報價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一個點的點差,或者是與另一個經紀商或者銀行進行無任何風險的交易。
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個模式也很難保證公平性。
李忠信這次到東京這邊來,就是想和三井雅子研究一下,他們怎麼能夠避開這樣的交易模式。
現在是八五年,可沒有後世那種網際網路的東西,更不會在網路當中直接進行交易,李忠信覺得,他必須要找到一種最為合理的方式來進行操作這個事情。
李忠信在學習外匯交易一些知識的時候,心中也是有了大概的想法。
在這個時候,倫敦外匯市場是李忠信最好的選擇物件。
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英國就已經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基本上成為了萬全只有的市場,外匯交易量不斷地增長,在這個時候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場地位。
作為一個不存在外匯管制的國家,英國外匯市場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界限並不明顯,國內的機構能夠參與國際外匯市場交易,國外金融機構進入英國國內市場的限制也十分少。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跨境交易在英國的外匯市場中的佔的比重較高。
英國外匯市場上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即期交易透過電子經濟系統和電子交易平臺(這個是單銀行和多銀行的平臺)達成。
提供電子外匯交易是由路透開發的reutersdealing,這個系統呢,按照李忠信後世的標準來看,那是相當落後的一個系統,不過,在八十年代中期的這個時候,它則是屬於最為先進的交易系統了。
如果網路沒有被髮明出來,那麼,這套系統可能會一直用到現在的這個時候。
倫敦的外匯市場主體是由英格蘭銀行指定的外匯銀行(本國的清算銀行、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和外國銀行)和外匯經紀商組成。
李忠信想要和三井雅子商討的就是,這次他到東京這邊來,能不能從東京銀行那邊搞到一個直入倫敦外匯市場的一個席位。
李忠信心中對於廣場協議後面的外匯的市場走勢有著很深的一種認識,這個是他從重生的時候就開始規劃出來的一件事情,他覺得,必須要搞這次的外匯交易。
而李忠信更不想被那些什麼黑平臺或者是其他的經濟商黑去他大部分的錢財。
按照李忠信和三井雅子兩個人現在的資產來講,他們現在足夠搞一家小型的銀行,然後和東京銀行進行談判,到時候在東京銀行開一條直入倫敦市場的席位。
搜狗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