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一直就有著他做事情的原則。
只要他想到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而且要做得徹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李忠信一直以來的一個目標,雖然平日裡李忠信看上去懶懶散散的,可是,真要是決定下來做一件什麼事情,他真是下苦功夫。
李忠信在後世的時候,儘管狠下了一番功夫研究電風扇的扇葉製作,可是,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能不能製作出來合適的模具,李忠信心中也沒有太多的底。
不過呢!只要是能夠按照李忠信畫出來的製圖來做,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製作出來這種好的模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李忠信確定下來做風扇的模具製圖以後,便不眠不休地開始進行研究這製圖。
為了能夠更好地把這個風扇扇葉的製圖做出來,李忠信更是讓王波聯絡了江城市模具廠的總工程師閆明,聯絡了江城第一塑膠廠的總工程師陳天放,讓他們兩個人協助他一起研究著慢慢畫起了製圖。
江城市模具廠的工程師閆明是江城制模專家,曾經是江城市勞模,更是專業學習模具的大學生出身,他的制模水平極高,而且還有著很獨特的見解。
第一塑膠廠的工程師陳天放是塑膠廠的工程師,他對於塑膠的型模研究也有著獨到之處,是第一塑膠廠的骨幹,也是第一塑膠廠的第一才子。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李忠信後世記憶的模型樣貌下,三個人經過了半個多月的奮戰,終於畫出了李忠信想要的大概製圖。
李忠信將他們三個人研製出來的,塑膠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稱為澆注系統。
這個系統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井組成。為確保動模與定模閉合時,能準確導向和定位對中,通常分別在動模和定模上設定導柱和導套。
深腔注射模還須在主分型面上設定錐面定位,有時為保證脫模機構的準確運動和復位,也設定導向零件。
脫模機構則模具開模過程的後期,將塑件從模具中脫出的機構。
除了這幾個之外,李忠信還設計出來了側向分型抽芯機構。那是一種帶有側凹或側孔的塑件,在被脫出模具之間,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或拔出側向凸模或抽出側型芯。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模具設有冷卻或加熱額的溫度調節系統。
模具冷卻,一般在模板內開設冷卻水道,加熱則在模具內或周邊安裝點加熱元件,注射模須配備模溫自動調節裝置。
為了在注射充模過程中將型腔內原有氣體排出,常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槽。型腔的排氣量不大,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氣,也可利用模具的頂杆或型芯與配合孔之間的間隙排氣。
這些事情都是李忠信在後世時候參觀電風扇廠的時候,和電風扇廠技術指導探討時候學到的東西。
當時為了讓俄羅斯那邊的人相信電風扇的質量,李忠信把這個電風扇模具的設計方案可是背得滾瓜爛熟,只不過他沒有想到,重生到八二年之後,他居然開創了塑膠電風扇注射模製作的先河。
李忠信和閆明、陳天放三個人又用了足足一週下午的時間,進行了多次縝密的計算,才算是把這個模具的製圖完善。
這個時候李忠信甚至有一種看到製圖工具就想吐的感覺,他有些鬱悶地想到,弄這個玩意實在是太累人了。
他覺得,他最近一段時間一定要好好地休息休息,來補償他幾天來的辛勞。
閆明和陳天放兩個人在這一週的時間也是累了夠嗆,他們從來也沒有想到過,他們有朝一日居然和一個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製作出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具製圖,雖然這個製圖還沒有成為成品,但是,他們能夠感覺出來,透過這個製圖製作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