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入職戶部後,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瞭解了戶部大部分的情況。
尤其是戶部每年稅收的情況,荀彧作為了重點了解的情況。
畢竟,稅收是關乎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命脈。
要是稅收出了什麼問題,那影響的可是整個大周的運轉。
在瞭解了大周每年稅收的情況後,荀彧的心情很是沉重。
荀彧沒想到,大周每年的稅收都在下滑。
尤其是今年的稅收,較之去年,直接降低了四成多。
這讓荀彧不得不馬上進宮面聖。
“降低了三成多?”
周辰眉頭一皺。
稅收是一國的根本,是衡量一個國家興盛與否的具體體現。
通俗點來說,一個國家只有收到充足的稅收,才有底氣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沒有充足的稅收,那麼這個國家就是貧窮的,是落後的。
“是什麼原因?”周辰追問道。
周辰知道,今年北方四州大旱,周辰給北方四州免除了三年的賦稅。
可就算是沒有了北方四州的稅收,大周的稅收也不可能直接降低三成多吧!
沒有了北方四州的稅收,大周的稅收最多降低不到兩成。
可現在大周的稅收直接降低了三成多,那麼降低的那一成多的稅收是怎麼回事?
荀彧拿出了一個奏摺,遞給了周辰;“陛下請看。”
這是荀彧調查發現稅收降低一部分的原因。
身為戶部尚書,荀彧在發現了稅收降低後,就立馬調查其中的原因。
這一調查讓荀彧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些問題要是不解決的話,大周的稅收恐怕經後還會下滑。
周辰開啟奏摺,一眼掃去,臉色越來越難看。
大周實行的是均田制。
什麼是均田制?
就是大周將土地平均的分給老百姓。
然後百姓耕種土地,大周按照人口收稅。
家裡有多少人,朝廷就收多少稅。
與種植的糧食多少或是其他什麼都無關。
這種土地制度,優勢很多,如果不遇到天災**,那是能極大的促進大周的興盛。
大周能傳承怎麼多年,與均田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只是,均田制也有一個最大的弊端。
那就是特權階級免稅。
一些世家豪門,官員子弟,氏族地主,都擁有免稅的權利。
也就是說,這些人手上哪怕有再多的土地,也享有這種特權,不用向朝廷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