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色的烈焰臺階上,葉晨強忍喜悅之色,靜靜的盤腿坐好。
「小書,我該如何做!要知道我雖修行,但是對參融合之術,現在還沒有絲毫的頭緒!還有混沌大道...更是無從談起的!」
問天試煉至今足有三年時間,葉晨自認為已經將竭盡全力了,就拿參大道來說,有上一世的經驗,單一的金木水火之術,可謂是信手拈來,小成境界根本沒有耗費多少時間。
但大道的參悟涉及了大道的融合演化大道,是微觀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還有混沌大道,更加複雜了,華夏史載混沌生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這無極就是虛無之意思,太極就是從無到有,無極是靜止的,動則變而太極生,兩儀為陰陽,也就是陰陽大道的起始。
葉晨嘗試參悟過很多方法,曾試圖參悟陰陽大道,逆推太極和無極之法,進而演化混沌的道和理。
可惜以失敗告終,陰陽之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補又相互對立,簡單的太陽之道葉晨都沒有參悟出來,更不要說更不友好的太陰大道了。
還有混沌起源之說中參悟,混沌真經天瑞篇中曾論: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奪。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時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垺,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
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其中這先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乃是陰陽無極過渡到天地誕生前階段之一,混沌就誕生的太初萌芽階段。
恐怕整個三界都不一定有哪個聖人能夠說明白。
葉晨即便是將整個《混沌真經》都背的滾瓜爛熟也無濟於事,或許像是盤古大神一樣親身經歷過那開天闢地的過程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真諦。
想到這裡葉晨更是搖頭了,要研究混沌大道就要研究透徹這先,否則就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看不透混沌的本質。
「呵呵,小主且聽好了!」
元神空間內,隨著一道道充滿聖言論的梵音傳入葉晨耳中,生死簿也陶醉其中,原來是小傢伙沾了墨玉蓮子的光,變相的學到了參悟混沌的奧義。
火焰神臺上,葉晨專注的聽著,怎麼也不會想到生死簿會來個先難後易,一上來就讓自己領悟混沌大道。
葉晨自然來著不拒,一道道充滿奧義的、引人入勝的梵音將葉晨不知不覺中帶入了空明之中。
太易者無垠虛無之態,太初者無形無質,誕生先天一炁,乃混沌之前的形態,太始者有形無質,非感官可見,乃開天闢地前的狀態,太素者,乃原始形態,太極者陰陽未分之態。
頭頂之上,大日依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無數大道碎片在核心中滾動著,卻完全不在意葉晨的特殊狀態。
慢慢的葉晨感覺自己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好了,晦澀的氣息不斷的在周身凝聚,頭顱之上,一抹抹「星光」匯聚在一起。
「太初者乃氣之始也,待太始而可見!」
星光漸漸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顆渾圓的「丹」,丹內虛無一片,卻又肉眼可辨。
「形變而有質,便是太素爾!」
頭頂之上,一顆渾圓的「丹」內突然滋生絲絲縷縷的氣,氣形而聚,化身為質,丹內光華閃動,一股渾然的氣息自內散發。
太素者,氣、形、質三者皆可渾然一體而未分離,這就是混沌了。
葉晨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混沌之始便是便是那天地未分之前的狀態,也就是太極。
太極一生為二,便是兩儀。
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便生了天地與萬物。
上古盛傳,盤古大神開天闢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於那混沌中誕生出仙神和萬物,這其中不管有什麼牽扯,都間接證明了混沌的奧秘。
突然間。
葉晨頭頂之上,那顆神秘的「丹」豁然脹大,一個小小的身影突然誕生在了丹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