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的。”蘇武笑著點頭。
養心谷地處偏僻的荒山野嶺。這裡的銅鈴不多見,通常系在牛脖下。因此銅鈴其實就代表牛,或者說代表耕種。
大年初一搖響銅鈴,是老祖宗在提醒子孫們別忘了春天的耕種。
自從當了族長,蘇武還看了好些族裡的文字記載。
原本這隻鈴鐺並不掛在碧桐樹下,而是吊在祖祠正屋門口。
族人進進出出都能碰到繩子,銅鈴便叮噹作響,用以提醒子孫不要忘了耕種。
此外院子裡還有一支巨大的銅鑄毛筆。
銅鈴加上毛筆代表著耕讀傳家。
正所謂讀而廢耕,飢寒交至;耕而廢讀,禮儀遂亡。
意思是隻讀書不種地難活得下去;但只種地不讀書,又上不了檯面。所以要兩者兼顧。
只是現在那支銅鑄毛筆沒有了。
一些地方是鑄劍為梨,養心谷這裡是鑄筆為刀。最後被外出征戰的族人帶了出去,從此不知下落。
而當初擱放銅筆的地方,現在供的正是那座荒爐。
進了正屋。
大年初一的祭品和年三十並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是那半條年魚又被端了上來。
除夕吃不完的魚,這才叫年年有餘。
此外祭桌上還放了個寫著“養心谷蘇氏”的陳舊箱子。
箱子上有鎖,鑰匙掌握在宗婦手裡。
這箱子是用來接受族金捐贈的。
既然是捐贈,那就是可捐可不捐。
往年過年,全族人都窮得叮噹響。這箱子就放在祭桌上,基本沒人理會。等祭完祖,族老又默默抱回去收起來。
今天估計會大不同。
蘇武呵呵走了上去,拿起箱子上面的筆寫下金額。
這年頭大多用的都是手機支付,現金蘇武有,不過拿不了多少出來。就連早上的紅包,還是蘇海前幾天專程跑到市裡兌換回來的零鈔。
不過無所謂,把金額寫在帳上,直接往族金賬號轉錢就是。
蘇武寫完,紅光滿面的蘇海跟著走了上去。
他看著蘇武寫下的數字,連連感概,也把自己的金額寫了上去。
去年賺到錢的族人著實不少。不少人都走了上去,有的寫下金額然後轉帳,也有的直接拿錢往箱子裡放。
最後面的是石端敏,小姑娘也樂呵呵地走了上去。
作為土豪家的女兒,石端敏向來出手大方。她開啟自己的小包,拿出把紅燦燦的票子全塞了進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