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入膳,最初始於商周太公望,於晉唐之時成形。
或有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
如今太醫令和尚藥典御將藥膳奉給高洋,在李祖娥等人服侍飲用下之後,高洋的面色明顯有些好轉。
不再是先前那般蒼白,而是逐漸紅潤起來。
不管這藥膳到底是藥還是膳,反正見到高洋如今的這種狀況,眾人都感覺送了一口氣。
雖然,高洋瞧著神智全然不同於以往,就像個五歲稚子,不過於殿中眾人而言,高洋恢復的依然算是出乎意料的好。
待李祖娥給高洋喂完膳,又有宮人和李祖娥一起侍奉高洋更衣。
畢竟在榻上躺了好幾日,人有三急,無可厚非。
高寶德和高紹德就被打發去歇息去了。
如今天色已晚,高洋的病情既然已經被控制住了,雖然並不知道高洋緣何會失智,但還是那句話,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
翌日,高洋已經能夠自己起身。
雖然整個人還處於一種什麼都不記得的模樣,處理政務自然是不可,不過整個人的病容確是逐漸好轉。
高殷散了朝會,就直奔太極殿而來。
自高洋病重,鄴都三日一朝的朝會,就由太極殿轉至了東宮。
這是高洋尚存心智之時,親自在他參與的最後一場朝會上,下達的詔令。
也算是苦心孤詣,為皇太子高殷造勢了。
今日一早,高殷早朝之後,就被太極殿前去的宮人告知天子已醒。
仁孝的高殷,自然第一時間趕往太極殿。
君父在上,他區區太子兒臣,這些日子,高殷可是一直出於痛苦和煎熬之中。
就怕高洋當真撒手。
雖最近的這幾年來,高洋一直在有意識地放權。
讓皇太子高殷在前朝和晉陽軍中展露君威。
不過效過可能並非高洋想象的那麼好。
畢竟,高殷的性子,就很讓高洋嫌棄。
高殷純孝仁厚,換句難聽的話講,就是難立君威。
在朝堂之上,容易被權臣牽著鼻子走。
高洋曾經害怕自己一旦駕崩,高殷無法適應廟堂之上的勾心鬥角,就費盡心思給他選出了幾個輔弼重臣。
或者叫託孤重臣。
不過以高洋的一貫作風,他不喜歡託孤這個稱呼。
因而,之前才下詔,詔令中只稱其為輔弼太子之臣。
高洋遺詔還曰:“凡諸凶事一依儉約。三年之喪,雖曰達禮,漢文革創,通行自昔,義有存焉,同之可也,喪月之斷限以三十六日。嗣主、百僚、內外遐邇奉制割情,悉從公除。”
人之將死,恐其言也善。
嗚呼
今年夏,高洋曾詔令尚書令楊愔、尚書左僕射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子默等人為高殷輔政大臣。
他雖然並沒有提及自己的身子狀況,自己命不久矣,不過外朝之人參照高洋放權的表現來看,都能判斷出,高洋這番,差不多就是託孤了。
冷風徹骨,高殷步急趨,只想快點趕到太極殿。
去見高洋。
他心中慌亂萬分,不知道接下來會看到怎樣的阿耶。
因而雖然身側有宮人,但自己仍然做不出一副面不改色的模樣。
高殷的慌亂和惶恐,跟在他身後的宮人,大概也能察覺出一絲高殷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