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宇文毓那個意思,這二人,倒不像是死忠他們宇文氏皇室之輩,反倒是宇文毓真心結交的朋友。
其實天子哪有什麼朋友的。
只不過宇文毓同那二人都喜好文學,然後一起避開朝政,討論文學罷了。
宇文邕心想這樣也好。
宇文毓能夠轉移了同宇文護之間的矛盾,對權勢看得不那麼深,同宇文護在前朝少些爭鬥,平日裡多和文友玩樂一番,就會過得舒坦些。
因此宇文邕就欣然同意了。
和宇文毓一起去見韋敻和樂遜二人。
見見也無妨。
他雖然對詩詞歌賦倒是沒有特別感興趣,但也並不反感。
不過提起韋敻和樂遜這兩個名字,宇文邕只知道其中一人。
樂遜。
畢竟是大儒嘛。
宇文邕記得,樂遜曾經還在宇文泰的府邸之中,為宇文泰的諸多年幼的兒子們講授過儒經。
曾經,早在前魏之時,永安年間,樂遜就在自己而立之年,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樂遜初任安西府長流參軍。
其實他之後的仕途升遷,還得益於他的博學多才,得益於他的名望。
當時的太尉李弼,聽聞樂遜的才學,請他為師教授諸子。再有前魏的文皇帝大選賢良,授樂遜為守令。
再以後,樂遜又相繼被朝中官員舉薦,被人稱之“有牧民之才”。
大統十六年,樂遜以後相繼任建忠將軍,左中郎將,輔國將軍,中散大夫,都督。
他還在李弼門下任西閤祭灑,功曹諮議參軍。
直至前魏廢帝二年,樂遜受大周的文皇帝,就是當時的柱國大將軍宇文泰之聘,為宇文泰子弟講授孝經論浯毛詩以及服虔所注的春秋左氏傳。
只不過,當時宇文邕即將質齊,就快要到鄴城去了,而且他年歲確實已長,就沒有受過樂遜的教導。
宇文毓也同樣如此,當時他年歲已大,因而就沒有跟著樂遜習禮學經。
所以現在,宇文毓才能和樂遜做文友。若非如此,宇文毓就得和他年幼的弟弟們一樣,尊稱樂遜一聲師傅。
知道了樂遜何人之後,宇文邕又在腦中仔細搜尋了一番韋敻這個名字。
腦海之中,查無此人。
當真沒聽過他。
宇文邕並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