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治政同州,其實同州之下,豪族庶民都並不算多。
畢竟久經戰亂,關中重郡,同州也曾十不存一。
曾經戰前,不少想要活命的百姓,都往南、往西而逃。
雖說四處逃竄,蜂屯蟻雜之亂象,宇文邕和高寶德都沒見過,可繞著同州城坊轉了一轉,他們面上的沉重,已經說明出問題了。
他們能猜得出,同州現在勉強維持著州治之艱難。
人丁稀少,連治田之民都缺乏,百姓無粟米充飢,餓死都要餓死大半。
那可如何是好?
民戶不足,先是登記造冊,而後廣募流民。
然而……
州治之府衙的糧倉,並無儲蓄過多的糧食。
那等到第一次豐收之前,難不成田上的百姓,先得捱餓半年?
別提半年,就是一旬不食,人就沒了。
宇文邕垂眸,仔細想著政略對措。
因他治下,只有同州一州。
開口借糧這點事兒,不好使啊。
農事不興,就甭提兵事與財力之事了。
一年春作首,百業農為先。
如今正是深秋,馬上入冬。
關中自古種粟,雖然說是來年初春之時,才開始種粟。
可為保土壤肥力,經過今日打聽問詢,宇文邕和高寶德二人,才知道秋冬之時,當在土壤地上種滿毛苕子、黃芥。
以輪作倒茬,深耕土壤。
其實用後世話講,根瘤菌固氮增肥。
毛苕子其實就是毛野豌豆,冬巢菜,冬箭舌豌豆。
黃芥更是好東西,它是芥菜型油料作物。
它們可都是富含根瘤菌的好物。
況且還都能秋冬而生。
毛苕子深秋種下去,冬天能長,既能讓土壤增肥,又能開花結果,提供豌豆巢菜,碾碎成糊糊狀,用火一蒸,就是碗口感非常一般的豆飯。
雖然難吃,但還不至於讓田民餓死。
可若要丁口過多,這產出的這點兒豆菽,那就沒辦法分了。
黃芥雖然不能吃,但它能榨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