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傑現在的身份地位以及背後的產業體量,如果要搞事情,絕不是像以前那樣,在某條線上小打小鬧。
所謂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定然是多線並舉!
首先,年後方傑召集沸騰遊戲和韓國沸騰株式會社的高層, 召開了一場立項會議。
要求兩家遊戲公司在年內,合作策劃開發一款名為《東海三國志》的單機策略遊戲。
畢竟遊戲才是他的基本盤,要搞事情,自然是先從遊戲方面開始佈局。
東海三國,指的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新羅、百濟、高句驪三國。
這三個國家歷史上如同天朝這邊的三國時期一樣,也是互相征伐, 戰亂不斷,只是戰爭規模相對要小得多。
但是不要緊,既然是三國亂戰,完全可以模仿華國《三國志》等遊戲題材,弄一款經典的韓國《三國志》單機策略遊戲出來。
這款遊戲方傑壓根就沒考慮過賺錢,而是決定掛在方舟平臺,也就是原steam平臺上平價銷售,目的是為了擴大這款遊戲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搞文化教育。
俗話說的好,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眼見韓國那些無知的青少年們被洗腦,方傑悲天憫人,決定拉他們一把,用遊戲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重新樹立韓國年輕一代人的正確歷史三觀。
同時也是讓國際玩家都來了解一下韓國的“悠久歷史”,潛移默化地搞歷史科普,日後就算韓國人不要臉搞剽竊,國際輿論也不會被帶偏節奏,反而會自來水一般替華人衝上去打他們的臉。
當然,明面上的新聞稿件不能這麼說,而是聲稱:加強中韓兩國遊戲娛樂產業交流。
其實別說韓國人自己了, 就算是遊戲開發者們,也只以為這就是一款普通遊戲,完全沒想過這款遊戲其實是別有用心。
因為方傑在《東海三國志》這款單機遊戲裡埋的套路那是相當深,就如同韓國那些古裝劇一樣,一般人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
東海三國時代,大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1000年左右,其中又分為三個階段,因此遊戲也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玩家可以自行選擇某個階段開啟三國爭霸的遊戲歷程。
第一個階段,是公元前100年至公元500年,三國之一高句驪正處於強勢的階段,盤踞朝鮮半島中部、北部以及天朝東北的大片區域。
遊戲裡的勢力地圖劃分,自然也是如此。
歷史上,高麗史官在《三國史記》中將高句驪納入朝鮮史系列,這也是棒子們認為他們歷史上的國土面積應該包含中國東北地區,至少遼東是他們的。
但事實上,高句驪其實是兩漢時期歸屬天朝這邊的一個地方政權勢力。
換句話說,高句驪民族其實是源自於華夏民族和華夏少數民族,與朝鮮土著沒有一毛錢關係,新羅和百濟兩國的臣民才是原住民。
當然了,這些是歷史遺留問題, 而且存在不少爭議,方傑當然不會在這上面做文章,去故意篡改高句驪的疆域地圖,或是明目張膽地撩撥韓國玩家的神經。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做的:高句驪這邊的遊戲人物造型和服飾,完全設計成漢朝的服飾,而不是韓服。
這個是不存在爭議的,歷史上本來就是如此,棒子那邊目前暫時只是魔改了朝鮮王朝時期的服道化,還沒來得及魔改到高麗王朝時期,更別說更加久遠的高句驪三國時期,當下相關韓國古裝劇的服道化還是比較尊重史實的,所以棒子們還是認可的,至少很難否認。
這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咱們不談高句驪歷史上到底歸屬誰,只談這個時期的高句驪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叫擱置爭議強化共識,而且十分隱晦。
然後遊戲的第二個歷史階段,大致是公元400年800年,新羅處在強勢階段,後來基本統一了東海三國。
這個過程中,天朝這邊可是幫了大忙的。
隋朝三徵高句驪瞭解一下?
雖然失敗了,但也把高句驪打得生不如死。
隨後唐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覺得自己好歹繼承了隋朝的衣缽,隋朝三徵高麗失敗這事兒讓唐太宗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再次征伐高句驪想要找回場子,結果一路打到了平壤城下。
於是,在唐朝和新羅不斷地裡外夾攻下,高句驪、百濟被滅國。
不過,新羅雖然統一了三國,但勢力範圍比高句驪三國時期要小的多,只控制了平壤以南和半島東部、東北部地區,而平壤以北其他地區全都歸屬唐朝疆域。
所以遊戲裡這個階段的疆域地圖,自然也是這麼繪製的。
這等於是明裡暗裡在告訴韓國玩家們,這個時期的疆域其實就那麼一點點,如果你們跟咱們談高句驪時期的疆域問題,那咱們就跟你們談唐朝、新羅時期的疆域。
與此同時,這個階段的遊戲人物和服裝道具場景,全都是唐朝風格,同樣也是意有所指,但一般人其實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
到了第三個階段,新羅再次分裂成為三個國家,並最終又再次統一,建立高麗王朝。
於是同樣的套路,遊戲裡的角色造型直接用了宋遼時期的服飾,地圖疆域倒是擴大了一些,但也沒擴大多少,其國境線依然遠離鴨綠江。
歷史上高麗中後期倒是把疆域邊境推到了鴨綠江邊,但這款遊戲是《東海三國志》,所以高麗統一三韓之後疆域是怎麼樣的,跟這款遊戲沒有關係,相關地圖自然不會出現在遊戲中。
這款遊戲裡所埋藏的套路,如果方傑不說,一般人是很難有所覺察的,畢竟一款遊戲,玩法才是最重要的,疆域地圖和服飾場景只是一些“不重要”的邊緣細節元素。
這就很像韓國古裝劇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