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時間做一款遊戲出來,正常情況下,顯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方舟》是2D遊戲,絕大部分資料、素材以及策劃案也都已經弄好,現在只是讓沸騰遊戲做整合工作,所以時間緊任務重,但並非不可能完成。
何況方傑也沒打算遊戲做出來就上市,遊戲起碼還要再經過幾個月的除錯和測試,期間肯定少不了要反覆修改,甚至有些內容會返工重做。
另外伺服器架設也不可能在3個月內搞定,目前正在動工的國際IDC資料中心,只是資料交換中心,核心伺服器都還沒弄呢。
核心伺服器只能等遊戲做好之後,將核心資料庫載入進去才行。
而且這玩意兒還要扔進海里!
把伺服器架設在海底,且不提一些技術難題,海底電纜和海底光纖要先架設吧,裝伺服器的機房要特殊定製吧,陸地配套的配電站、網路基礎設施也要搞起來吧?
儘管方洲國際各部門已經在籌備這些事了,但也不是一下兩下的事情,而且相當燒錢。
之前那14億美元只是用來建設陸地上的IDC資料中轉中心而已,真正花錢的地方還沒開始呢,需要耗費的時間可能至少要1、2年時間。
當然,方傑可等不了這麼久,也不可能只投入不收點成本回來。
按照計劃,陸地上的IDC國際資料交換中心,可以暫時先作為核心伺服器之用。
《方舟》初期可能就只是一款有點特殊的2D遊戲而已,要說能驚動到各國政府出面干涉,恐怕是自作多情。
只要以後確實會把伺服器扔進海里,在最初的1、2年之內,方舟世界裡的那些資料就算被各國使陰招偷了資料,其實也沒啥,實在不行還可以找個名義重新開服。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元素是:華國暫時不會參與!
你們老外們不管怎麼偷資料,也只是窩裡鬥罷了,反正又拿不到華國的資料,或者只能拿到一些無意義的非關鍵性資料。
這也是方傑為什麼沒有在國內講故事,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的原因。
一直以來他與國家層面都保持著相當的默契,輿論方面雖然譭譽參半,但國家有國家的格局,很多事不用溝通,一切盡在不言中。
總而言之,專案計劃很龐大,需要耗費的時間和資金也是難以計數,但人不可能被尿憋死,有些環節和步驟,可以靈活掌握,方舟世界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體系,配套的計劃方案當然也是可以不斷升級完善的。
除了遊戲製作和伺服器架設,還有其他很多雜七雜八的問題要解決。
比如語音系統。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世的遊戲,都有聊天系統,玩家可以在頻道里文字聊天,然後全頻道的玩家都能看的到。
這本來沒什麼問題,方便大家交流嘛。
但方舟世界裡不能如此,因為不符合現實模擬的概念,如果喊句話整個方舟世界裡的人都能看到,那就不是方舟世界,而是真的成一款普通的遊戲了。
如果要文字聊天也可以,當人類進化到發明了紙張,就能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傳遞訊息。
當然,前提事大家養了信鴿,也可以發郵政,前提是有郵政機構和郵遞員。
總之,方舟世界是沒有所謂的聊天頻道的,唯一能讓別人知道你想說什麼的方式,只能語音喊話,比如呼叫“救命”啥的,而且只能附近的人才聽得見,距離越遠聽的越模糊,直至最終聽不見。
所以這樣就必須得有語音系統,還得模擬真實環境,此前為了玩《EVE》順帶弄出來的沸騰語音並沒有距離限制,所以要讓沸騰軟體將距離、雜音、環境等變數資料新增進去,把程式再修改一下,成為方舟世界裡的語音系統。
至於遊戲翻譯系統……
沒有。
如果現實中你聽不懂鳥語,那麼方舟世界裡自然也是聽不懂的,兩個不同語種國家的玩家見了面,恐怕只能在語音系統裡亂喊亂叫,因為2D遊戲沒法展示肢體語言,加上又不能打字聊天。
當然,遊戲裡提供了基本的一些人物動作圖示,比如揮手、鼓掌、單膝禮以及……投降等動作,是敵是友,看看對方發的動作圖示,再配合語音系統裡說話的語氣,基本上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除了這些遊戲內部的細枝末節分支系統之外,方傑還去了一趟遠在京城的沸騰數碼總部,親自指導沸騰數碼把《方舟》的開場動畫做出來。
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方舟計劃被國際上捧的這麼高,短期內又來不及做成3D遊戲,那就只好在門面裝點上下點工夫了。
片頭動畫他只打算弄一個2D的,而不是那種看上去高大上的CG渲染動畫。
既然第一版《方舟》是2D的遊戲,那麼當然要弄2D的片頭。
前世很多遊戲,花了不少錢把CG動畫特效做的那是一個逼真,讓人看著覺得大氣磅礴,熱血沸騰,很有裝逼感,可動畫一過,進入遊戲後就會發現,遊戲那是一個拉胯,讓人根本沒有玩下去的興趣和動力。
方傑可不想自己的《方舟》變成這樣的遊戲,儘管他對自己的遊戲有信心,可裝逼過頭的話,會拉高玩家們的期待感,很容易被捧殺,反倒不美。
再說了,2D動畫,怎麼就不能高大上了?
當初他用FALSH製作的《火柴人動畫》不就成為了現象級2D動畫,直到現在都被奉為2D動畫經典之作,被無數網友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