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有其自保的意圖,但他畢竟是宿將,這個建議本身,很有價值。
此前荊州方面攻打編縣以迫使曹軍出動救援,一旦曹軍出兵,其動作就在荊州軍的預判之中。哪怕朱靈想出了分前後兩軍之法,也只是在荊州軍佈設的大局之下,做些小手段的對應。
但此刻有了曹彰所部鐵騎的支援,曹軍便可以轉而攻打牙門戍城,以一場並行的戰鬥,將同樣的難題拋回到荊州方面。
若牙門戍城受到威脅,荊州方面救不救援?
牙門戍城古稱石城,昔日周郎據南郡時,因背山而臨絕壁,下處漢水斗折之地,堪為要隘,故而將之經營為軍事堡壘。後來曹劉孫三家在此地往復作戰,牙門戍城幾次易手。現在此地名義上是江夏郡最西側的城池,實際納入關羽的掌控,用作掩護漢水下游的水軍基地荊城。
此地的重要程度,更在編縣之上。除非江陵方面決定要以編縣換取牙門戍城,做這個虧本生意,否則荊州軍沒有不火速支援的道理。
然而,戰場時機稍縱即逝,足以野戰獲勝的軍隊,更不是說動就動的。當朱靈所部急速南下的時候,荊州方面能立即用來支援牙門戍城的隊伍,惟有一支。
就是躲在編縣周邊,試圖打擊援軍的那支荊州軍。
既然曹軍主力不去救援編縣,這支荊州軍放在編縣又有何用?他們必然會被調動去馳援牙門戍城。
也就是說,本來預定要打援的軍隊,自身成了援軍,也就成了曹軍打援的物件。
荊州軍當然會嚴加戒備,以防被曹軍襲擊。可是曹彰所部鐵騎一萬,難道非得奇襲才能取勝?以虎豹騎的力量,想要堂堂正正的野戰建功,也無難處。
何況,牙門戍城在漢水以東,荊州軍便要渡河支援,對虎豹騎來說,豈非半渡而擊的大好時機?
曹彰坐在馬上想了想。
這些年來,他已成了曹氏親族將領中作戰經驗極豐富者,而且長期在荊北對抗關羽,那真是殫精竭慮,絲毫都不敢放鬆。這樣鍛鍊了數載,他縱然還算不上深通兵法,但眼光和格局都已不缺。
須臾間,他就明白了朱靈所提計劃的妙處。
這幾年曹彰著力經營豫州和荊北的軍中勢力,對鄴城周邊中軍的情況關注不多。初時聽說魏王以朱靈為後將軍,中軍主將之一,他還一度私下嘲笑,覺得朱靈既然能被于禁奪兵,可見其治軍之能有限,讓他統領中軍,只怕難堪重任。
因有這想法,曹彰縱騎直抵宜城,態度頗為倨傲。
他本來騎在馬上與朱靈對答。由於戰馬靠得很近,以至於朱靈腰身微微躬著,說話時又要高高抬頭,姿勢很彆扭。當然,曹彰見慣了他人如此,並不在意。
但這會兒對答兩句,曹彰頓時讚歎:此等久經沙場的宿將,沒有無能之輩。
他呼喝一聲,身後隨從騎兵百人一同下馬。
曹彰隨即也縱身下馬,哈哈笑道:“後將軍不愧是父王倚重多年的大將,此議甚佳!甚佳!”
此前曹彰與朱靈說話,頗顯敷衍,這時候的語氣裡,才帶上了幾分尊重。只不過,他畢竟是武人,粗疏慣了,開口就誇讚朱靈被曹公倚重多年,這又讓朱靈覺得有些諷刺。
朱靈探手在前引路:“不敢當。軍情緊急,還請君侯進城,詳細議一議。”
宜城的駐軍要重新調配,安排兩路出擊。而曹彰所部虎豹騎也要稍稍休整,披掛甲冑,以備作戰。
前幾日雨水不停,今日卻忽然來了個大晴天。
中午時分陽光燦爛,曬在身上,瞬間就讓甲冑發熱發燙。城外道路旁,積水而成的池塘肉眼可見地慢慢縮小,在池塘邊緣的土地開始大塊大塊地龜裂。
朱靈站在城門下的陰涼處,也覺得燥熱不安,渾身的熱氣不停地往外冒。
他換來軍需官,問過將士們的飲水可有充足攜帶,再將頭盔拿在手裡,抹了抹額頭的汗。
待到前部將士列隊完畢,掌旗官將軍旗擎起,朱靈揮了揮手:“出發!”
編縣東南,藍口聚正南方的一片林地間。
從午時開始,埋伏在各地的哨探絡繹奔向此地,前後不下十數騎。
既然定下了圍城打援、再席捲三縣的謀劃,那對三縣曹軍調動的情況就得了如指掌,才能及時應對。賀松所部出發之前,江陵方面派出的哨探就潛渡漢水,緊盯宜城、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