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本隊十數面巨大的軍旗一起搖動,隆隆鼓聲響起。
蝟集在成國渠畔的劉備軍,藉著劉備與曹操會面的時間稍稍休息了一會兒。他們大多數都已極度焦慮、極度疲勞,很多人背對背地半靠半坐著就睡著了。沒過多久,他們聽到鼓聲和號令,又紛紛驚醒。
這麼短的休息時間,根本不足以緩解疲勞,當他們起身的時候,都覺得腿腳沉重,幾乎邁不動步。有些人不得不解開甲冑,撐著手中的刀槍,才能勉強站直。
但他們隨即看見,漢中王親自持著長劍,立馬於陣前,正向所有人呼喊著什麼。
北面開始有風吹來,呼嘯著、咆哮著,就像是無數發怒的猛士,前仆後繼地衝向曹軍的陣營。在風聲中,將士們聽不見漢中王在說什麼,但他們聽到了隆隆的鼓聲,那是催促進軍的鼓聲!
於是無數人都把猶豫和害怕拋在了腦後,他們激發起了體內最後的力量,無數個聲帶嘶啞的嗓音響徹戰場:“跟隨主公!跟隨漢中王!”
與此同時,被劉備指出的那個小寨裡,一條身披重鎧的大漢一躍而起:“曹軍已經亂了!所有人上馬!上馬!”
在他身後,百餘名騎兵紛紛道:“今日就讓曹操知道錦帆賊的威風!”
這條大漢,正是橫江將軍甘寧。
甘寧在隨同雷遠奪取巴西、巴郡之後,又因為擅殺而遭雷遠彈劾。後來他遭到相應懲處,隨即又在漢中之戰立下軍功。玄德公進位漢中王的時候,甘寧被拔擢為橫江將軍,納入玄德公安排在涪城的後軍序列,也就是由黃忠統轄的總預備隊。
此前戰局僵持的時候,龐統曾向成都要求援軍。但因群山阻隔,大量運力都要投入在天量的糧秣物資支撐上,兵力調動極度艱難。諸葛亮親自到涪城指揮,竭盡全力調整沿途邸閣轉運的節奏,直到這時候,才終於有成建制的援軍趕到關中。
這支兵馬先到灞上大營,聽說漢中王所部已繞過長安、向陽陵邑方向突襲,遂點起輕騎支援。在五陵北原,他們又撞見了退兵回來的魏延,聽聞漢中王接戰不利,慌忙麾軍急進。
最先到的,便是甘寧和他的鄉黨健兒。
當甘寧即將與漢中王所部匯合的時候,卻得到軍令,要他不必急趕,只需潛伏在渭水畔的小寨安心等候。若非信使帶來漢中王手書,甘寧幾乎要以為這是敵人的細作,是特意傳假訊息謀害漢中王的。
但這時候,局勢變化讓他只有滿心的佩服。
甘寧本人是沙場廝殺的大行家,眼光判斷都是一流。他明白,如果漢中王持續退兵,曹軍窮追而來,聲勢只有愈來愈高漲。以援軍的規模,就算劈面加入戰局,也不過就是兩軍亂殺一場,徒然消耗將士的性命。
但現在可就不同了。
甘寧心中讚歎:漢中王真是厲害!真是好膽色!真是英雄!
即使在這樣的逆境中,一旦有機會,大王想到的是要贏!他竟然以身為餌拖住了曹軍,讓曹軍擺出了用於圍殲的陣型……這樣的陣型,在面對後方突襲的時候,便等於把柔軟的肚腹主動擺在最前。
漢中王真能反敗為勝啊!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就在半刻前,甘寧還有一點忐忑,甚至暗中抱怨過援軍的主力來得太慢。但這時候他渾身熱血沸騰,滿心只有一個念頭:
曹操的首級是我的!
下個瞬間,百匹戰馬鑾鈴齊響,甘寧所部呼嘯殺出!
小寨明明白白落在此地,曹軍雖然往北去,但也留下了千人規模的隊伍監視。但因為此前哨探都說,寨中不過兩三百步卒,曹軍的監視人馬並不太緊張,大部分人都引頸眺望北面成國渠方向,等著傳來劉備授首的訊息。有些人彼此開著玩笑,猜測此戰勝利後能拿到什麼樣的賞賜。
他們注意到了片刻前本陣有些紛亂,許多部隊忙著轉換方向。但因為傳令的使者還沒到他們這裡,所以大家也都沒打起精神。畢竟作戰一天了,實在辛苦。
直到甘寧所部如利箭般殺到跟前,負責監視的軍士這才發覺。他們驚慌失措地鳴鑼示警,又放箭阻遏。
可是甘寧所部如狼似虎,雖只百騎,卻如深夜突發的山洪般勢不可擋,頃刻間他們就沖垮了曹軍防線,將這支隊伍吞沒在滾滾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