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對此,有何高見?”
“幼常前些日子,應當在讀申韓之學吧?”
宣帝曾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可見漢家制度為儒表法裡,乃是公論。如馬謖這樣跟在諸葛亮身邊的年輕官吏,更常常被要求閱讀申韓之書,以充實為官吏的修養。
“是。”
“那你當記得,韓非子說過,夫所謂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諸葛亮徐徐道:“使智者樂獻其計,使勇者盡其所能,使貪者決取其利,使愚者不避其死,可為天下主。而天下主自然便能得人敬畏,能得人忠誠。”
這就說得很明白了。馬謖深深俯首:“是。是我多慮。”
“交州的事,以續之的心胸、才能,儘可應付妥當。”諸葛亮持著文書起身,拍了拍馬謖的肩膀,笑道:“續之固然是英傑,幼常也有出眾之才。你遲早也會去當地方官,乃至承擔更大的責任。所以,現在多想些,是好事。”
馬謖頓時眼光發亮:“是,我明白了!”
諸葛亮起身走了幾步,站在門扉處回身道:“幼常,你跟我來。”
馬謖連忙躍起:“軍師往何處去?”
“交州平定這樣的大事,我得立即稟報漢中王。你和我一起吧。”
“遵命!”
諸葛亮要去見漢中王,自然不必從自家官寺的正門出外繞行。這座別院的東面,有專門的甬道連通到漢中王平日理政的廳堂。當下諸葛亮和馬謖兩人一前一後,沿著甬道走去。
走了沒多遠,見到龐統帶著幾名手捧卷宗的僚屬匆匆回來,顯是剛拜見過漢中王。
龐統隔著老遠笑道:“孔明面帶喜色,想是有什麼好事。”
諸葛亮和龐統兩人都是軍師將軍,同樣執掌中樞,雖然各有側重,但日常軍政事務難免有不少重疊的地方。故而諸葛亮並不瞞他,直率地答道:“續之上表文說,已將交州完全平定了。”
“嘿嘿,倒也不慢。”
龐統老實不客氣地接過文書,略看了幾眼,打了個哈哈。
“士元有什麼建議?”
“續之任命的那些太守們,很有意思,也都很重要。”龐統想了想,輕鬆地道:“本朝諸官初除,皆試守一歲乃為真。這些人試守滿歲之後,不妨請他們並來成都,由漢中王當面褒獎,隆重地舉辦真除實授的儀式。”
諸葛亮頷首:“好主意!我一會兒就稟報漢中王,就這麼回覆給續之。”
龐統也不在意,拱手道:“孔明,我另有公務,告辭。”
兩撥人在甬道中交錯而過。
走了幾步,諸葛亮笑道:“幼常,怎麼樣?”
馬謖心悅誠服:“我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