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荊州軍分兵。
丁奉帶著立功的渴望,當先南下,一路全不停留。
從荔浦以東的灕水進入小路,直抵猛陵,沿途地貌多變,道路高下起伏。但這樣的道路,恰恰是最適合丁奉所部的。
雷遠的用兵,常常以遠距離奔襲為基礎,在公安、在巴郡、在淮南,都有部隊全幅披掛、攜帶糧秣物資,連續行軍作戰的事蹟。這對部隊的韌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求很高,他在軍隊日常操練的時候,對此特別重視。
而在這方面,丁奉所部恰是佼佼者。
他所領的千餘人,半數是廬江雷氏在灊山中的舊部,半數是在荊州與蠻部交易後拉攏的山民。這些人在從軍之前,就日常行於深山大壑。亂世中求生艱難,許多人都有為了一口乾淨泉水、一份度日的食物而翻山越嶺數十里的經歷。
待到從軍以後,他們也保持著這種擅長山地往來的習慣,此前在巴西、在淮南,或為全軍先鋒,或為一方偏師,都有出色的表現。
此刻丁奉站在路邊石上觀察,只見一名名將士在山路奔行數十里後,氣息不喘,神情自如。而各支哨探自行登高眺望敵情,各部軍校熟練地判斷前方道路情況,選擇適合行軍的路線,竟沒有什麼讓丁奉操心的地方。
丁奉滿意地點點頭,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再扭扭腳趾,心道:“沒想到我已經累了,將士們卻還很精神!”
前年春天的時候,丁奉響應雷遠安排自家部屬之間聯姻的舉措,娶了一位廬江雷氏族人的女兒。夫妻間感情甚好,已得一子,名喚丁溫。雷氏夫人對丁奉的照顧也很周到,是以丁奉從江淮回來後,日常飲食豐盛。雖然丁奉習武不懈,也難免胖了一些,肚子比原先要凸出了一點。
此前尚不覺得,這會兒數十里行軍,可就讓他吃苦頭了。他這會兒裝作觀察部伍的樣子,其實藉此機會稍稍歇腳,以免自己在將士們面前丟臉。
此時一名部下興沖沖自前方回來,躬身稟道:“兄長,前頭有一批不知死活的蠻夷攔路,已經被我們擊潰了!斬首三十五級!”
“小子,幹得不錯!”丁奉拍了拍部下的肩膀誇了句,又問:“蠻夷什麼來路?什麼規模?”
“蠻兵兩三百人,持竹槍、木弩之類,戰鬥意志不強。我們衝上去殺了一陣,勝得輕鬆。餘者倉皇奔逃,因為擔心他們用木弩、毒箭在林地間襲擊,我們沒有追擊,放他們走了。兄弟們傷了兩個,都能繼續行軍作戰。”
三千精兵穿行深山,雖是急行軍,聲勢也很不小了。沿途所過,必然驚動山間俚、蠻。
大部分蠻部緊閉門戶,躲在自家山寨、溪洞間不冒頭。但也有自恃腿快的,隔著數百步,在行軍路線兩側的山間窺探。倒沒曾想還有人不知死活,出來攔路,大概是窮瘋了,又或者受了士燮等人的蠱惑。
這種零散蠻夷,都用不著丁奉手下的經制之師動手,交給前部的輕兵、部曲就夠了。
負責帶領這些人的,是丁奉的弟弟丁封。
丁封比丁奉還小兩歲,膽勇酷肖兄長。這趟南下,是丁封第一次正經地上戰場,丁奉讓他帶領安豐丁氏的私家部曲,會同斥候、哨探前出十里,與黃晅等人同行。
丁奉的叔父丁立,出身廬江安豐大姓,曾做過縣中的吏員,後來為雷緒麾下有力的曲長,算是廬江雷氏下屬的大山頭之一。
丁奉在叔父戰死後繼承其部,後來歷戰積功而為校尉。校尉這個職務,在太平時節甚是貴重,但隨著戰亂蔓延,天下諸侯濫發爵賞,到如今所謂校尉,已經成了中級軍官職位了。
在雷遠部下,現在有校尉身份的有九人。但去掉通常負責地方駐守、軍法和後勤的王延、沈真、韓縱等,真正擔負作戰任務的只有郭竟、賀松、丁奉、馬岱、任暉五個。
他們也都得到雷遠的格外賞賜,自家領有莊園、田地,早就成了具備獨立身份的莊園主,不再是最初的家將身份。